第160页

“只是我二人本小钱薄,只怕做不得……做不得这大事。”李姓海商怦然心动道。

“这便是我找二位的原因了。”陈子诚收起那幅图,微微一笑道:“我流求银行,愿贷巨款与二位,由二位出面盘下这铁矿,所有矿石,除去缴纳官府之外,流求尽数保价收购。”陈子诚又拿出一本小册子,将那小册子递给二人观看。

那小册子写的极明细,便是借贷双方责权划分,两个海商都识字,只是不熟悉小册子上的标点符号,但通读下来,绝无问题。他们一一看过之后,都是又惊又喜。

若是按着这小册子之上行事,他们除了出动人力之外,几乎无须任何支出,便可坐享那铁矿之利。二人虽说对铁矿只卖矿石却不冶铁颇觉不足,但细细算帐,这却是获利最大的,若是冶铁后卖铁,反倒未必能赚得这般利润。

“二位只需以信誉担保,便可自我流求银行贷得金元券五万元,以此在流求置办货物,贩回大宋便是百万贯的巨财,用这百万贯巨财,再去琼崖开办铁矿,我想无论如何也都够了。采矿技艺,流求可派人去传授,比起如今大宋采矿技艺,必是便利许多。另外,我观二位海船,不仅船小,而且远不如我流求海船便捷迅速,二位可以用这百万贯中的部分,在我流求购得巨型海船,我们愿派遣水员替二位操控,自然,二位也可遣人在船上学习……”

陈子诚盯着二人,嘴里不停地说着,观察二人的反应,见着二人那又惊又喜的模样,他微微一笑。

注1:欧阳修诗云: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一二四、各怀心思自主张

这份被称为《流求贷款协议》的小册子,并不只给予这两位广州商人。

实际上,流求发展至今,已经遇到两大瓶颈,而且矛盾日益显现了。其一是劳动力,流求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作坊工人,这些工人必须拥有基本素质,象是识字、能算,象是纪律性、组织性,而自大陆运来的新移民,显然不能立刻满足这一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淡水初等学堂和这年新开的淡水中等学堂,面积已经扩大了数倍,这也是整个淡水之中占地面积最广的建筑,在其中为孩童服务的人工,便有五百余人,而其中共有少年、孩童总数,超过了一万。

其二便是原材料的短缺。流求物产极受欢迎,不仅仅销往大宋、胡人和金国,而且还远销西夏、西域,东至倭国、高丽,南往南洋诸国。这是一个极庞大的市场,可要满足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就必须有充足的原材料。象是铁,淡水对铁矿石的渴求,几乎从建城开始便是如此,早期凭借流求本身的铁矿和自倭国、大宋进口,还可以勉强支持,现在则缺口极大,已经影响到流求制造局与铁场的运作了。故此,在自王钰处辗转得知此事之后,赵与莒便发出指令,让陈子诚执行预定计划,将后世海南的石禄铁矿抛出来,这可是全中国最好的一个富矿,储量也大,开采不难,离港口又近,正好适合流求所用。除了对铁矿的渴求之外,就是对生丝、棉花的渴求了。织坊、绸纺都集中在淡水,使用了大量女工,又是半机械化生产,故此产量极大,原料同样供不应求,特别是棉花,如今还只是在闽粤等地种植,原料来源较少,远远无法满足淡水需求。

故此,这份《流求贷款协议》便适时拿了出来,提供给那些来流求的海商。这份看似极优厚的协议之中,其实藏有大量隐蔽条款,比如说,象是提供给那两个广州海商的百万贯巨资,并非同时发与,而是前后分五批,先提供五分之一,在对方打通官府门路,拿下采矿之权后,再提供五分之一,当勘察出矿并开始开采之后,接着提供五分之一,而第一批矿石抵达流求,才有最后五分之二发放。

再有就是这新办矿场的财务,须得接受流求派驻的监管员监督,保证自流求的贷款,每一笔都是用于矿场及相关内容之上。

而且流求给予的贷款,也不是现款,而是大量货物,如何将这些流求货物变为现款,还需要这些商人自己去想办法。

此时民间虽说也有借贷生意,但如同这种严谨细致的,却未出现。在流求来说,即便是贷款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五分之一的货物,在流求以外卖得昂贵无比的流求工业产品,实际上成本并不算高,这样的损失,他们承受得起,而且不会影响到流求正常运转。在这些海商来说,平白得到一笔巨额货物,若是能够办成事情,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虽说条款过细了些,但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饭,既是有得,自然须得有舍。故此,只要稍有些野心的海商,几乎都接受了这份协议,这两个广州海商也不例外。

为避免今后流求工业原材料来源过于单一,也为防止培养出一个流求都无法控制的庞大力量,除铁矿之外,这份贷款协议提供给不同的海商,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