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孟审言专门要来的,这一批原本有一百个,路上死了三十余个。”被他问着的是一个义学六期的,专门随石抹广彦与胡人交涉,知道他极是厌恶胡人,笑着道:“咱们汉人一路南下,除非自家寻死,否则百人之中也不过折损四五,这胡人不成,水土不服,又受不得晕船,故此死得极多。你路上切莫再折腾他们,若是都死尽了,孟审言处不好交待。”

“我陈耀夏岂是不知轻重之人,你也特小瞧我了。”虽说对这些胡人满心痛恨,但陈昭华还是按捺住怒火,他心中也颇有几分好奇:“这些胡人连自家同族都卖?”

“同族不同部,听得石抹官人说,这些胡人是漠北送来的呢!”

原来木华黎奉命经营太行以南,有着石抹广彦与他交易,他所掳掠来的子女青壮,尽数换作金帛器物被送还漠北。随着铁木真西征去的诸部,虽也收获不少,却哪有这般金帛器物惹人欢喜,得知之后颇有归心。铁木真知道只是一昧弹压不是办法,便让木华黎将所换之物分出一半与西征诸部,木华黎自家忠心耿耿自是应允的,可他部下却不干。石抹广彦乘机便进言,反正宋人要的只是矿工,来自金国还是来自西域都无关紧要,只要有人,便可换得金帛器物。

木华黎与铁木真的信件还在大漠上传递,可消息已经到了漠北,留守大营的诸部大喜,便将本部奴隶中拿出百余人来送至木华黎处,委托木华黎与石抹广彦交换。

胡人此时仍只是游牧强盗罢了,耶律楚材与金国年轻官吏被石抹广彦弄走之后,虽说也有些人劝说铁木真、木华黎以汉法治汉地,留着汉人青壮耕作,以供胡人衣食。但铁木真、木华黎虽被说得心动,却也拗不过手下这些眼睛只能看到鼻尖的草原强盗,加之又缺乏推行汉法的人才,暂时便只有依旧。

“原来如此。”陈昭华听得心中一动,他随船来回跑得多了,自然知晓四娘子、李邺、李一挝等人攻下耽罗岛之事,还知道之所以攻耽罗,便是为了替流求放牧牛马。那么这些胡人,便是买来的牧奴了。

他们这次共是四艘大船,满载着两千五百余移民,自东海出发之后,不象以往那般经悬岛再转往流求,而是乘风东行,驶往耽罗。此行不过六日,便看见耽罗岛。

船队在耽罗南端靠港,此处名为上陆港,这也是流求护卫队在耽罗的驻地,地名是杨妙真取的,她粗人一个,想出的名字自然也算不得雅致。经过数月经营,此时港口已经建成,大桶的水泥,或被预制成板,或被穿在用桐油密封的木桶中送到上陆,故此上陆已经建起了颇具规模的石堡。石堡上建了六座炮台,砖土结构的墙将炮台护住,里面又存着充足的粮食与水,便是万人来围攻,只需有数百人便可守住。

耽罗岛虽说不大,但也有一府之地,只凭千余护卫队,原是照顾不过来,故此,在开发耽罗之时,重点便在上陆港。开发计划是耶律楚材拟定的,以上陆港为中心,不断吸纳土人,同时移来淡水籍民与胡人,争取在三年之后,使得耽罗岛上淡水户籍的移民有三分之一。限制淡水移民速度的只是淡水本地移民有限,从运力上言,这是绝无问题的。

“气氛不对。”

甫一登陆,陈昭华便觉察得这上陆港里有些异样,寻人打听之后得知,高丽国前些时日派了使者来,扬言已经发精兵四十万,大小战船五千,若是流求不肯降服,便要将大小“夷蛮”尽数杀绝。

“这倒是有趣了……”陈昭华哈哈大笑,他见上陆气氛凝重,护卫队员与派驻于此建城的基建队员多少有些紧张,便去求见李一挝与王启年。

这二人中,王启年为杨妙真指定的耽罗岛管家,他原是赵与莒亲卫,最忠诚不过了,又跟四娘子习得好骑术,故此才被派来。而李一挝则是负责管着炮台,只临时充作王启年副手的,待得耽罗岛防御之力充足后,便要回悬岛。听说陈昭华求见,这二人都极惊讶,因为他们属于护卫队这一片,与负责民事方面的陈昭华一向少有往来。

“请他来吧,据说这一年来,他在新移民中做得风声水起。”王启年道:“他既然求见,定是有事。”

“可惜审言还在流求,否则这些政务,哪需你我操心,我们只管应付高丽人便可。”李一挝苦笑道:“本以为高丽人没那么快反应,若是再过两个月,他们便是来了,这耽罗也被我们经营得固若金汤,可此时……恰好新移民又第一次以这耽罗为中转,事情竟然都凑到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