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自临安往昌国,不过是数日功夫便一个来回,当赵与莒再次踏入临安城门后,他才松了口气。

自己韬光养晦,终于到了这一步。

在临安住了几日,眼见三月就要过去,赵与莒终于等来圣旨,原先的沂王嗣子赵贵和改名为赵竑,成为皇子,而他则被选入沂王府为嗣。

这消息经郁樟山庄传到流求时,已经是大宋嘉定十四年的五月了,将消息传来的是孟希声。

“此言……此言当真?”

杨妙真便是再能想,也想不到那个总是冷着脸一本正经模样的少年,分离不足半年之后,竟然成了王府嗣子,她反复问了孟希声数遍,孟希声也不着恼,满脸是笑地道:“自然是真,霍重城在行在得的消息,立刻传了来,难怪官人说将有大事,原是要入嗣王府!”

他们这些义学少年,也由衷地为赵与莒高兴。

“官人可曾传出信来?”杨妙真则是喜忧差半,她定了定神,抱着一线希望问道。

“不曾传出信来,不过,阿妤姐被接进了沂王府。”孟希声看了杨妙真一眼,想到赵与莒写的最后一封信,如实将情形告诉她道。

杨妙真先是心中一酸,接着又觉得欢喜,到了王府里用不着打打杀杀,她跟去用处不大,倒是韩妤,既细心又谨慎,当更能为赵与莒臂助。她喃喃了好一会儿,突然说道:“好生生的当什么王子,哪有在这流求逍遥自在!”

孟希声忍着笑,拱手道:“小人怕四娘子担忧,故此亲来淡水告知此事,四娘子,这些时日咱们流求还好么?”

“自然好,有俺在,如何会不好?”杨妙真哼了一声。

这半年来,她在流求并未闲着,想到此处,她又笑道:“审言,你来得正好,且住上些日子,我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孟希声先是一怔,接着明白她所指之事,吃惊地道:“真的?”

“正是,以给五十亩熟田安家、妻儿终生由流求养护、回来之后无论生死皆给金元券一千元为赏格,招集齐了人手。”杨妙真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便是那个邓肯,也说要为他家儿子赚块封地。”

孟希声沉默了一会儿,摇头苦笑道:“若此事不是官人交待,我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太过冒险了些,咱们如今并不缺田地,也不缺钱财,何必要冒这般大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