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人手却是不足,大郎,若是再要分人出去烧砖,怕是有些难。”方有财抱怨道:“这地方又总是下雨,难得见着两天日头。”

“人手你放心,总会有的。”赵与莒淡淡地道。

“若是有人手,这里要多少田地便有多少田地!”方有财满脸渴望地道:“子孙后代,富贵无穷!”

赵与莒微微一笑,方有财看到的只有子孙富贵这一点,他苦心布局,岂是为了子孙富贵而来的!

在此同时,大金莒州(今山东莒南)磨旗山下,杨妙真极目南望,脸上犹豫不决。

在她身后,站着的是李全。

李全年纪不到三十,身材高大锐头蜂目仪表不凡,他自幼喜武,善使铁枪,因此有个绰号“李铁枪”。大金至宁元年,胡人掳掠山东东路,他母亲长兄尽数为乱军所害,为了报仇,他便聚众近千杀官造反。这三年来,他转战南北,部众越聚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又年少英气,实在是山东义军中了不得的人物。

他看着杨妙真的目光,有几分炽热,又有几分敬佩。他对杨妙真,是既爱且敬,不仅因为杨妙真武艺高强巾帼不让须眉,也因她长得明艳动人。

“四娘子,若是你我兵合一处,便能重振天顺王之威名,替你兄长复仇,比之躲到江南大宋去,岂不更为爽快?”见着杨妙真仍在犹豫,他在身后恳切地道:“况且江南偏远,那位郁樟山庄的主人又是不知根底的外人,如何值得为他舍了这大好情形?”

杨妙真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闪烁不定,似乎更加动摇。因为得了赵与莒吩咐,杨妙真回来并没有说他还是一个少年,她敬佩李全,这才将郁樟山庄之事透露与他,可是李全竭力反对南归,这几日反复劝说她。

“先退了这伙金兵再说。”见李全还待劝说,杨妙真摆手制止了他。

在他们眼前,是金将张惠派来的先锋。张惠虽为金国猛将,但手下军士却远比不上“花帽军”精锐,故此杨妙真见了并不畏惧。她翻身上了马,举起自己手中的亮银枪,身后义军都发出欢呼声。

李全无法,也只能跟着上马,他心中有些急躁,经过此前屡败,他部下将士已经只剩余三千余人,只凭这些许人马,怕是做不出什么事绩来,故此,对于杨妙真辖下的近五千人马,他是志在必得。

“这伙不开眼的金兵!”他将怒意尽数发泄在眼前的金兵身上,也不等杨妙真发令,便匹马当先,挺枪冲了出去。

义军将士见他勇猛,又是一阵欢呼,跟着冲了出来。杨妙真跟在他身后,二人双枪,纵马突击,在他们身后,红袄军将士有如瀑流般,自上倾泻下来。

“杀!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