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页

刘晔这才抱拳道:“奉丞相之命,来献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袁术霍然起身,大声问道,“玉玺何在?”

刘晔郑重地从怀里摸出一只布包置于案上,袁术迫不及待地层层解开,最后赫然露出一方玉玺来。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自先秦、前汉以来,此玺既为皇权神授之象征,得之既为受命于天,失之则为气数已尽,可谓国之重器!

望着案上的传国玉玺,袁术的眼睛都直了!

刘晔趋前一步,凑着袁术耳根说道:“丞相说了,前后两汉凡四百余年,刘家气数已尽,袁家四世三公、望归海内,理当取而代之。丞相自洛阳枯井中得此玉玺,不敢私纳,遂命在下携玉玺献于大司马。”

袁术冷然道:“孟德欲害本大司马乎?”

刘晔脸色一变,急道:“丞相一番好意,大司马何出此言?”

袁术道:“孟德与本大司马交恶,能有如此好心?”

刘晔释然道:“丞相说了,个人恩怨乃是小事,唯天下大器为重!”

袁术将玉玺包好,小心地收起,这才向刘晔道:“子扬先生,回去告诉孟德,这玉玺本大司马就留下了,不过称帝之事却是免谈!我袁家世受皇恩,素来忠君体国,岂能败坏伦纪纲常,做那不忠不孝之举。”

刘晔深深一揖,恭声道:“是,在下定将大司马所言转告丞相。”

说罢,刘晔向袁术长长一揖,转身扬长而去。

刘晔的身影刚刚离去,袁术的心腹谋士金尚便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袁术的目光落在金尚身上,问道:“元休,这事你怎么看?”

金尚一正脸色,肃容道:“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曹阿瞒主动将传国玉玺交给主公也是迫不得已啊,毕竟经过函谷关之败,曹军已经挫动了锐气,眼下雷薄、陈兰、张勋三位大军十八万大军压境,曹操已经顶不住了,他这是在向主公示弱求和啊。”

“嗯。”袁术得意地点了点头,问道,“元休以为,本大司马是否应该与曹操言和呢?”

金尚想了想,答道:“天下诸候虽多,有实力争霸天下却不过主公、马屠夫、袁大将军、公孙瓒、陶谦、刘表以及曹操等七人,这七人中以曹操实力最弱,马屠夫对主公的威胁最大,在下以为,有曹操守住兖州替主公抵挡马屠夫的兵锋,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