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名门[校对版] 高月 1524 字 2023-03-15

这是自庆治元年世家内阁制施行以来,大唐朝政体制最为重大的一次变革,它其实是在制度上确认了朝廷三大势力在权力上的利益分配,从此大唐进入了三权鼎立的时代。

张焕在给陇右的胡镛写信,向他通报这次重大的朝廷格局变动,以及陇右的新民团方案。

“老爷,云小姐来了。”门口传来管家低低的禀报声。

“让她进来。”

张焕抓紧时间将最后一行字写完,随着‘沙沙!’的脚步响起,他写完了最后一个字,将笔放下。

“弟,你找我有事吗?”李翻云微笑着走了进来。

“大姐请坐。”张焕连忙取出一个软坐垫,笑着递了过去。

“说吧!什么事?”李翻云没有寒暄,她坐下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么晚弟弟还找自己来,必然是有大事。

张焕脸上的笑意渐渐地消失了,他沉吟一下便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希望大姐亲自走一趟。”

他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书架上找出了一卷淮北地图,将它摊在桌上,指着八百里长的漕运河道,“大约半个月后,一百万贯钱将经过淮北运河北上中原,接引使是新兵部侍郎李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崔庆功和韦德庆都要下手夺取这票漕船……”

张焕详详细细地将任务描述了一番,最后问她道:“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李翻云想了一想便问道:“我只担心崔庆功听从了崔小芙的劝说,如果他放弃夺漕船的念头,那我该怎么办?”

“你不用担心,不管谁劝他,他都绝不会放弃。”张焕冷冷一笑道:“他是一头狼,狼永远也改变不了吃肉的本性。”

……

第二百九十章 漕运之争(中)

盐铁和漕运,一直是大唐经济的血液和命脉,二者缺一不可,安史之乱后,朝庭实行了“军国大计,仰于江淮”的财政方针,也正是这个缘故,大唐的经济重心也渐渐向东南转移,但东南盐、米粮等租庸财物,主要靠水运调京都等地及供军队之需,针对战乱造成汴河水系湮废河道浅梗,船樯阻溢,斗钱运斗米的困难,在庆治之初的几年,花大力气疏通漕运,由官府雇河师水手,督运盐米之物,也正是由于漕运的顺畅,使得政治稳定、百姓思安,大唐的经济得以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