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奸臣[校对版] 府天 2138 字 2023-03-15

“钱宁呢?快把人追回来!”

此前徐勋离京之际就已经见过萧敬,因而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监即便不曾看过这封口严实的急报,却也约摸能猜到几分事情。见张太后连声呼唤,他见容尚仪急匆匆要走,立时对周七娘使了个眼色,见这位年轻的皇后立时站起身来带着容尚仪出去,他便上前恭恭敬敬地说道:“太后可能让奴婢瞧一瞧平北侯的奏报?”

见张太后木然递过了东西来,萧敬却只挑要紧的匆匆扫了一会儿,大略掌握了事情始末之后,他便轻声说道:“太后要把钱宁追回来,可是交待了他什么要紧事?”

张太后只知道钱宁也是深得朱厚照信赖的臣子,这才会在人三两下挑唆之后给了手诏,还狠狠训斥了一番皇后。可此时此刻知道了事情始末,她不禁异常后悔。萧敬回宫之后,她召见过几次,再加上需要这位如今宫中资历最老的太监弹压内官,她在斟酌再三之后就对萧敬吐露过朱厚照不在宫里的事。此时,她挣扎了片刻,便把这事儿说了,还道是自己令刘宇曹元张彩随钱宁一起去。本以为萧敬必然也会大惊失色,却不料对方却软言安慰起了她。

“太后不用担心,奴婢听说左右官厅早有制度,调兵非得经过文渊阁诰敕房发下的旨意,加盖皇上随身小玺,亦或是皇上亲笔,否则绝不许调动。泾阳伯神英经过去年那一回的险境,绝对不会被钱宁给糊弄过去的!”

“可刘宇曹元张彩这两个阁老一个尚书过去,还带着我的手诏……”

“太后娘娘尽管宽心。他们是阁老尚书不假,但那也是因为皇上信赖方才有这地位权力。但在军中,他们三个文官怎么都算不上!既然江西的宁藩之乱已经平定,如今太后娘娘代皇上坐镇京城,这几个月朝中内外虽有议论,但大体却是太平的。如今皇上既然已经传来了江西已经平定的消息,正适宜在京城把那些居心叵测之徒揪出来。”

说到这里,萧敬又趁热打铁地说道,“恕奴婢说一句斗胆的话,虽说寿宁侯世子如今颇受皇上信赖,但寿宁侯和建昌侯身上却不曾有什么职司。身为勋戚,本也不在乎这些,可若是能让他们更受皇上信赖,岂非更好?至于太后手诏,大可让人再立时带一份给泾阳伯。”

此话一出,张太后顿时眼睛大亮,面上的不安变成了掩不住的喜色。她父亲只是个监生,娘家两个弟弟并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只是因为占了外戚的光,再加上弘治皇帝只有她这一个皇后,因而爱屋及乌连张昌龄都封了侯爵。朱厚照对这两个舅舅一贯平平,要不是因为徐勋提携了张宗说一把,此前凭寿宁侯张鹤龄闯的祸,朱厚照还不知道会怎么处置!

于是,她立刻重重点头道:“你这还真是提醒了我,厚照一贯对他两个舅舅都是不冷不热的,倘若他们能够建下大功,厚照回来一定会另眼看待。”

说话间,周七娘已经重新进了屋子,行过礼后便在张太后身侧躬下身道:“母后,容尚仪正在外头等候您示下。”

张太后此时已经改了主意,自然不会责怪周七娘拦下了容尚仪,甚至又和颜悦色地说道:“很好。这样,你让丁半山去西厂那儿捎个话,让西厂那个掌刑千户……”她一时半会没记起人的名字,便索性含糊了过去,“让人死死盯着钱宁那些人,有什么消息即刻来报。”

见周七娘答应一声就要走,她又突然出声将其叫住,又看着萧敬说道:“你刚刚的主意虽好,但寿宁侯和建昌侯就算有心,这临机应变上头未免还有些欠缺。况且他们两个都是武官,在军中声望也不够,你可有什么好人选荐来?”

萧敬看了一眼周七娘,见皇后眼睑低垂无话,他便恭恭敬敬地说道:“回禀太后娘娘,此次平赣大获全胜,平北侯徐勋有功,而司礼监掌印刘公公舍身行刺,亦是功劳不小,既如此,不妨请平北侯的父亲,兴安侯徐良出面则最好。至于文官么……”

当初徐勋是自己从金陵弄上来的人,原就是为了想和朱厚照打好关系,现如今这目的不但达到,反而比他预想的好了十倍百倍,因而萧敬得了徐勋临走时的请托,此时少不得尽力想着面面俱到。此时此刻他不得不犹豫了起来,须知京城文官之中,最擅长机变的除了首辅李东阳,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张彩,至于林俊张敷华这些人虽和徐勋关系密切,可为人太过刚正。可偏偏李东阳如今是居中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身后还有一批门生故旧在;而张彩则是改投了刘瑾门下,用了他则难免刘党得利,更何况,钱宁此前特意在刘宇曹元之外还添了个张彩,说不定另有玄机。

就在这时候,外间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司礼监写字孙彬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