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南海伯意欲不忠于朝廷,不忠于大明?”那位安民先生目光顿时凌厉起来。

“若不忠于华夏,我岂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领兵来此?”俞国振轻声道:“以安民先生之博雅,当知我来此会冒何等之险。朝中刀笔剑舌,可是远胜阵上箭锋矢雨。”

那位安民先生又道:“那为何不敢用我?”

“怕误了先生,我虎卫用兵,与先生所学不合,先生若无变化,用于他兵,必受其累。”

不等安民先生回应,王浩然便嚷道:“这倒是实话,我自诩读过不少兵书,以往看济民对敌方略,自觉也能揣摩出其间的一二道理,但今日亲自上了战阵,就觉得……所学恨少,恨少!”

他这番话说得恰到好处,俞国振看着他嘿然笑了笑,点头道:“正是如此……若是安民先生不弃,可以在我这先看一段时是吧,我这有不少调研员。”

俞国振这话让这位安民先生心生犹豫。

若是俞国振大礼相邀,他会毫无疑问地留下来参赞,可是现在很明显,俞国振对他并不是十分待见,而且一个区区调研员,那不过是俞国振养些闲人蔑片的位置,他如何愿意来坐!

他是谁,茅元仪,科举出身,弃文从武,曾参赞于孙承宗、袁崇焕帐下,与魏阉一党为死敌,任过辽东副总兵,献过兵书《武备志》,得罪过兵部尚书王在晋,惹妒过兵部尚书梁廷栋,与鹿继善为友,纳王修微为妾,若不是仕途多桀,早就该是一方大员,哪里轮得到俞国振来教训!

他却不知,他让俞国振前恭而后倨的原因,就在于他的那部兵书《武备志》,当俞国振看到其中占卜天气变化来判断即将发生什么事情的内容时,虽然其余部分颇有些见识,但仅这一点,俞国振就判断,此人极为自以为是。

正是读书人的共性,看了两本古书,便自觉能指挥百万雄兵,可以书写兵书战策,能够对所有事情指手画脚。就如后世某些自诩学者公知的人一般,从不到最底层去接触民生,却只因看了两本洋书就自觉能总理一泱泱大国。这种人的傲性若不迎头痛击,他们就不会对自己实际上能担任的职司满意,一心会想着要更多的权力,而且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力,他们肯定会不惜杀人立威。

俞国振几乎可以肯定,自己若是以茅元仪为军师,第二天他就会逮着虎卫中的某一个重将杀了立威——这种事情,正是这些纸上谈兵的秀才们爱做的。

倒不是说这些秀才不行,可必须下到基层去磨练,去真正懂得什么是战争,才能可去负责具体的战术指挥,否则就老老实实跟在他身边做些战略赞划的事情吧。

见茅元仪在犹豫,王浩然顿时急了。

他知道新襄的规矩,自己想从所谓的实学研究方面转移到军事方面来,临时录事一职已经是俞国振给足了面子,但这只是临时差遣,此战结束之后就要取消,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他可是想着横刀立马独领一军,在举荐茅元仪并写信将之从贬戌的福建请来后,这个念就缠绕着他,特别是新襄随着虎卫不断胜利而形成的拥军氛围,让他更觉得,在实学研究院实在是没有在虎卫中做事来得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