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页

京城的百姓,可都对建虏恨之入骨,这次建虏入侵,对京畿一带造成极大损失,若不是俞国振,只怕这损失会更大!

想到俞国振,阎应元不禁长叹了一声,这位俞公子只是布衣出身,提三尺剑,督一万兵,破建虏于冷口,杀得血流成河,据说擒斩的数量近万,对于总共人数也不过三十余万的建虏来说,可得沉重至极的打击。他还不足二十岁,正是英雄少年之时,可惜自己,虽然也自诩有一身本领,却只能在仓库小吏的职位上空自老去。

反正今日众人都会来看热闹,他也懒得去公庸,便随着人潮到了御街。

崇祯也一大早就起来,等着礼部的官员教好得胜回来的将士们礼仪便可以开始入城献俘。为振作民心士气,他决意效仿神宗皇帝,于午门亲迎凯旋回来的将士,到时少不得宣旨,如神宗当初所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但礼部的官员还没回来,曹化淳却神情惶惶地跑了进来。

“何事慌慌张张?”崇祯心里登的一跳。

这是他难得高兴的一天,莫要又发生什么意外,弄得他好心情变得恶劣。

“皇爷,过……过……俞国振离开京师了。”

“什么?”崇祯闻言讶然而起。

此次京畿大战,俞国振立下的功劳,足以让朝廷内外文武都脸红。为此,崇祯也为他准备了南海伯的封爵,只等着在午门之上公开宣告。可以说,今天除崇祯之外俞国振就是主角。

可这主角却离开京师?

“他是为何离开京师,嫌联给的爵位小了?”崇祯眉宇间掠过一丝狰狞。

“不,不是他有一奏本,托锦衣卫转呈皇爷。”

曹化淳略一犹豫,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奏事的盒子递上。

盒子上面有封条,但锦衣卫里有的是办法揭开封条不为人所知。曹化淳在接到这个盒子时便揭开封条看了。可看完内容,他又后悔自己揭了封条,好在他还有办法将之贴回去。

如果不是得到确切的消息,俞国振已经离开京师他还未必会将奏折交上去。可俞国振不在,今日的主角缺场,崇祯肯定会问起,瞒是瞒不住的。

崇祯喘了两口粗气只觉得两处太阳穴隐隐生痛,他几乎是夺过那盒子,打开后拿出其中的纸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