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帝胄[校对版] 知白 2152 字 2023-03-15

剩下的任务就是将皇帝的圣旨传达到,然后赶着数千头牛羊马匹回到太原府去复命。自古以来充当牧羊人的刑部尚书,估计着他是前无古人的一个,搞不好也会很荣幸的后无来者。算上楚王刘彦的三百步卒,裴浩领着六百人的队伍再加上八十个经验丰富的老牧民,回去不会太艰难,最起码比周延公要轻松一倍都不止。

而周延公则坚持只留下刘凌的五十名亲兵,其他人一概帮裴浩护送牲畜。两个人僵持不下,最后只能折中。周延公带走一百人,另外一百人跟随裴浩先回太原府,等把牛羊马匹安全送到之后再折回来寻找周延公。

两个人只短暂的相聚了两个时辰,随即分道扬镳。周延公带着钦差大人六州巡案专使的印信和圣旨,换了官服,骑着裴浩带来的高头大马一路往东南去了。其实嵬名曩霄送过来的牲口中有不少西域良马,但周延公知道这些东西的意义,所以一根马毛的便宜都没占。

路过的几个州府都是久旱成灾,田里的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周延公有心想把牛羊分下去安抚灾民,可犹豫了再三他还是没敢这么做。

裴浩的运气就比周延公要差了不止一筹了,他带队赶着牛羊才走出去六十里不到就遇到一伙上千人的灾民。这些人早就饿的绿了眼睛,看见肥的流油的牛羊马匹立刻就流出了口水。一群人扑上来就要抢,好在裴浩手下的人够多,再加上那八十个老牧民都经验丰富,驱散了人群后清点只损失了十几只羊。

有了前车之鉴,裴浩不敢托大,在凤宁县驻扎了两天,等着朝廷派来的一千甲士到了之后才继续上路。而他到了太原府城门外的时候,周延公已经在南下的第一站平安县大展官威了。

第一个捋周延公虎须的人,是平安县的县令苏晖,这个人没什么能力还胆大包天,依仗的无非是太原世家苏家还有在军机处任职地位堪比宰相的大学士苏秀。

第0129章 平安县

周延公虽然身为钦差大臣,但是因为行程匆忙根本就没有准备什么仪仗。一百名气势非凡的亲兵骑着高头大马簇拥在周延公前后,倒也显得威风凛凛。一百人,尤其还是一百骑兵,其实看上去已经如同一股洪流了。

马蹄踩翻起来的泥土在半空中短暂的停留,完成了或许注定了只有这么一次的飞行。隆冬的下午虽然阳光充足但是挡不住冷冽的北风,尤其是在骑着马飞奔更觉得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子刮一样生疼。

一路上的景色除了萧条还是萧条,大路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道路泥泞难行,马蹄激荡起来的泥土飞起来老高。在山坡的阴面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连融化不了的积雪都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浅黄色。

路边偶尔有一棵早就落光了树叶的老树,奇形怪状的样子更像是张牙舞爪的妖魔鬼怪。一路从北往南赶了六十几里路,半路上居然一个人都没有遇到。周延公可以想象出现在那些成群结队的叫花子指不定躲在什么避风的地方依偎在一起取暖,其中有老人,有妇女,还有蹒跚学步的孩子。

北汉这些年连年大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孝帝登基之前老皇帝刘业曾经想过给百姓免一年的赋税,可是大辽那边逼得紧,这个善举也只不过在老皇帝的脑子里转了一圈随即流产。

饭都没得吃,哪里来的钱粮交税?按理说朝廷制定的税款并不是特别的高,要是平常的年景除去赋税之外一般农户人家还会略有盈余。可是这只不过是理想化的事,朝廷定的税额到了地方上最少翻了两倍,就算是丰收年老百姓都不一定天天都有饱饭吃,更何况现在这样的灾年。

荒芜的土地上银装素裹看上去颇为壮丽,这要是盛唐时期指不定有多少个文人墨客又开始文如泉涌了。周延公也是个满腹经纶的人,只是此时他心里只有悲凉苍茫,哪里提得起一点吟诗作赋的兴趣。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白雪覆盖下那一层已经枯黄了的秧苗,还有土地上一道一道龟裂般的深深的沟壑。幸好,老天爷总算没有瞎了眼,这一场大雪溶化后最起码能缓解一下灾情,不过那也是明年开春之后的事了,现在老百姓缺衣少食,指不定连冻再饿要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