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帝胄[校对版] 知白 1787 字 2023-03-15

另外,刘凌派人寻找工匠,连夜制造一种守城的利器,连珠火箭。这种东西以火药为引,可以连发数百支箭矢,杀伤力惊人。一旦装备城墙之上,对于攻城的一方必然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体积庞大,但是用马车装载的话运输也不是太大的难题。即便是用在两军交锋的战场上,必然也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大杀器。

周军整合,没有再发动攻势,这对于汉军来说也是难得的喘息时间,刘凌命令城里的铁匠,加开炉火,昼夜不停的打造箭矢。大战在即,羽箭的使用数量庞大得惊人。虽然这次汉军南下,兵部库存的器械几乎被搬空了,但还是远远不足。

同时,应州,霄州两地也在不停地赶制箭头,从太原府发来的第一批后备物资也已经在半路上了。就目前来看,事态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北汉倾全力打这场战争,虽然捉襟见肘却还没有到举步维艰的地步。十一万大军集结,所需物资巨大,朝廷里的官员们也忙碌起来,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所以即便是再懒惰的人也不敢置身事外。

从留在太原府的影卫送来的消息看,朝廷里的官员们现在还没有人玩忽职守。刑部尚书司马律的死还在追查当中,八门巡查司的人和太原府,刑部的人都在忙碌着,孝帝下了严旨,务必要将凶手缉拿归案。

杀了司马律的彭斩却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点消息。

在收到影卫从太原送来的密信的同时,另一份影卫极其机密的信息也通过只有刘凌掌握的渠道送来。这份情报十分的重要,送线索的这一条线路更是重要非凡,所以,即便是刘凌手下亲信的那些将领都不知情。赵大在暗处坐镇指挥,数百名影卫隐藏在暗处搜索着关于周军的一切消息。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汉军并不是十分的处于劣势。从边关的情报来看,周军并没有打算增兵的迹象。这对于汉军来说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以十一万人马对抗周军十五万人,只要指挥得当,军士用命,坚守玉州的话,与周军僵持下去再图良策,周军倒是也没有什么机会。

而且若是决战的话,双方人马厮杀。十一万对十五万,就算周军取胜也必然损失极大,还能剩下多少人马很难预料。这一场战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周世宗柴荣的一场立威之战,稳定帝位的目的占很大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刘凌还是柴荣,都必须争取下一场战争的胜利。柴荣必须挽回玉州之败的颓势,一鼓作气,打败刘凌的平南军,就算不能吞并北汉对于帝位来说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而刘凌则是不能败,败则必亡。

手下将领都在大帐之中,刘凌端着在帅位上,扫视了众人一眼。在他的身后,头戴六品官帽,穿着白色锦袍的聂氏兄弟站在那里,依然是黑巾遮面。按照品级,将领们依次分两边落座。

紧挨着刘凌的坐着的,依次是忠义候王半斤,虎亭侯刘茂,三江候程义厚,在下面依次是各营指挥使。在最下面,列席的是原本不够资历参加这次会议的都虞候杨业,千夫长冯伏波,还有被刘凌带来跟着吃了不少苦,看见杀人场面吐的稀里哗啦的刑部侍郎裴浩。

理论上刑部侍郎裴浩这个人虽然官居三品,也算得上是朝廷大员。只是跟大帐中这群军老爷们比起来就相差不少了。五代时期天下混乱,重武轻文,武将的官职品级比之于文官来说要高不少。

一个千夫长,就是从四品的级别。偏将就是三品。这大帐里略微比裴浩级别低一点的就是千夫长冯伏波,还有都虞候杨业。裴浩是正三品,理论上各营的指挥使都是正二品,所以杜义麾下的都虞候只比裴浩低一点点,是从三品。屋子里十一个指挥使,就是十一个正二品的朝廷大员。

五代时期品级稍微显得有些混乱,若是到了明清时候,正二品的官员那可是相当的高等了。清朝的那些个封疆大吏,比如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之类的一方豪强,都是正二品的品级。除了直隶总督和皇帝加封之外,基本上封疆大吏都是二品。

他们的权利就远比大帐里这些各营的指挥使要大的多了,手握一省甚至两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说他们是土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而现在大帐中的这些指挥使,平日里最多维护一州的安危,虽然军权在握,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手遮天。除非做到像安恒这样的抚远军七营兵马指挥使,或者是建雄军九营兵马指挥使何坤,才算是真的独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