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听到这话,杜管家立马绷住脸,收起银子,赞同道:“确实,顾姑娘说的不错。”

他打量虞汐璇塞到他手中的银元宝,诧异道:“顾姑娘,你这银子的成色很好啊!”

洁白细腻,在阳光下泛着光,看着好像染了一层月光似的,过往若不是王府亲自铸造的银两,民间的银两大多是微黄色或者灰色,一看就知道成色不好,每次收税时,就因为这事不停地掰扯,实在是没有一个标准,手下人有时候随便贿赂点钱,就把低成色的银子收上了,让蜀王府吃了哑巴亏,据他所知,只有有鱼和万仞山庄流通的银子才达到这个程度。

将银元宝一翻身,果然看到底部有鱼的钢印。

虞汐璇:“有鱼出品,当然是精品,只是这些银子携带总是不方便,有时候花出去还要被切割,就没有统一的标准,铜板又重。”

古代金银属于称量货币,这还是在成色相同的情况下,若是成色不同,还要根据经验丰富者对成色和重量进行验证,没有统一的标准,实在让人头疼,有时候回到你手中的银块可能满是牙印,都是别人用牙齿咬一咬看其成色的,对于有洁癖的人就是一个折磨。

南宫璨闻状也点头表示理解,“所以朝廷前几年有意发行纸币。”这样的话可便宜携带,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也方面。

虞汐璇摊手:“但是要百姓拿着手中的真金白银去换一堆纸,他们不愿意啊!”

见她说出,南宫璨颔首表示理解。

当然也有前朝的原因,姜朝的时候,朝廷曾经发行过宝钞,为了让宝钞流通,朝廷禁止了金银的流通,同时规定了金银兑宝钞的比率。

本来这也没什么,为了国家的发展嘛!

可是抓马的就是人们可以用金银兑换宝钞,但是反向的,宝钞却无法向朝廷兑换金银,加上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官员似乎都缺少金融常识,滥发宝钞,加速了宝钞的贬值,在不遵守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就是姜朝的宝钞贬值严重,连厕纸都不如,民间不收,就连朝廷不用,宝钞制度终究崩溃,最后还是以金银为主。

虞汐璇估摸着朝廷迟迟不敢施行,就是担心步上姜朝的后尘。

虞汐璇:“步子要一步一步迈,与其想着发行纸钞,不如先将流通的金银标准统一了。”

南宫璨:“现今朝廷有铜钱、一两、二两、五两、十两的标准,这些已经够用了,还需要什么?”

“诺!”丽嘉虞汐璇从布袋里扒拉了一下,拎出一串铜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天的收益就是几个铜板,一两银子可能就是两三月的收益,而且若是换到了成色不好的银子或者假银子那就更亏了,朝廷可以发行和铜板模样相似,价值更高的货币。”

说完,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油纸包,从里面拿出一块小巧的圆形绿豆糕,比划了一下,“小小的,圆圆的,比铜板大个一两圈,不用中间挖孔,减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