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很细腻的微表情。

就是这个微表情,透露出陶华不只是个普通的熊孩子,为后续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白谦易又一次悄悄望向骆凡,骆凡静静看着眼前的幕布,仿佛电影里的角色不是自己。

确实,若是不说,谁也无法联想这两个竟是同一人,白谦易也体会到郑远初见骆凡演戏时的震撼了。

故事不断推进,银幕里,陶华在溪边同伙伴玩耍,不远处正在洗衣的春笙若有所思,对岸,意识到母亲企图离去的陶荣站在岸边阴郁地看着春笙。

三人各立一方,互不相近。

陶华玩水玩得开心,不知母亲与兄长间的暗潮汹涌。

溪水将他那张满是尘泥的小脸洗干净了不少,更显得他骨骼秀气,看得白谦易心都软了,恨不得能下去和他一起玩水。

任谁也猜不到那个秀气的陶华长大后会成为这么一个人高马大的……油漆狗。

白谦易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骆凡小时候分明生得不丑,为什么却老觉得自己难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白谦易很疑惑,所以吃芋泥肉松麻薯三明治。

骆凡把芋泥做得粉糯绵密,满是甜蜜芋香,芋泥搭配上充满嚼劲的奶味拉丝麻薯和咸香酥脆的肉松,三者巧妙融合,形成和谐的味道。

怎么这么好吃?白谦易更疑惑了。

骆凡偷着白谦易,就见白谦易脸色凝重而专注地盯着三明治,似在思考什么大事。

骆凡试探地把胖嘟嘟金枪鱼塞到白谦易手里,白谦易便下意识抱住金枪鱼,下巴抵在金枪鱼身上。

相处久了,骆凡发现白谦易有时候呆呆的,固执而认真。

就像现在,小白猫抱大胖鱼,又笨又可爱。

白谦易尚不知自己在骆凡脑海中的形象变成如何,银幕里的陶华再次出现,白谦易便又将注意力放回电影中。

“陶华,快走!”市场里,逃跑的春笙背上背着甜甜,手上牵着陶华,紧张地左顾右盼。然而陶华却丝毫感觉不到紧张,沉迷于小贩卖的玩具枪。

“娘,买给我!”

“快走,以后再买,陶华!”

白谦易低声问骆凡:“你怎么这么熊?”

骆凡无辜道:“这又不是真的。”

白谦易:“我看不像演的,很真。”

“娘——”

陶家人发现逃跑的春笙,当众殴打春笙。一旁的陶华吓傻了,几下欲挣脱亲戚的手冲向春笙,却被牢牢抓住。

白谦易无心说话,揪心地望着那悲痛万分的画面。

第一次看《陶家》,白谦易看的是剧情。

第二次看《陶家》,白谦易看的是细节,骆凡塑造的陶华有太多细节能够挖掘了。

陶华因受到惊吓而发起高烧,却又强拖病体偷偷去看被关在柴房里的春笙。

这一段的表现极为复杂,演员必须在生病的基础上表现出恐惧、依恋和决心,缺一不可,既不能光顾着表现情感而显得过于活力,又不能病得过于虚弱,弱化陶华的情感转变。

如此繁杂的内容,骆凡却精准演了出来。

他的步伐因恐惧而比寻常来得快,稍喘的气息和额间的冷汗透露出他极力隐藏的虚弱。他扑向春笙怀里,身体不住往春笙怀里钻,与春笙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