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第九十五章 北定中原,克复天下……

谈完对北伐的看法后,云秦又问了梁阑玉一些民间的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梁阑玉没有保留,把她所知道的郁州一带的情况都汇报给了云秦。而这些都是云秦往日里无从得知的。

云秦听罢,感慨万分,又问道:“阿玉,我听闻你在郁州促进农耕,改良了不少农具?”

“是。”梁阑玉今日本就有这个打算,听云秦提起这话题,她便顺势从怀中掏出一摞图纸交给云秦,“陛下,这些器具臣皆在郁州试过,能使耕作事半功倍。若陛下不弃,交由大司农推行全国,当可丰实仓廪。”

云秦一愣,连忙接了过去。

虽贵为帝王,可他年少时亦是在民间生活过的,因此对农耕之事并不陌生。眼下没有实物,只有这几张图纸,看起来虽有些抽象,可他生性聪慧,倒也不难理解。

不多时,他捧着水车的图纸,越看越惊奇:“你从哪里弄来这些的?”世上竟有这种能自行从河中取水灌田的神物!太玄妙了!

梁阑玉道:“都是民间匠人的妙想,我将其推而广之罢了。”这些确实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只是不属于这个朝代罢了。

云秦感慨道:“郁州真是人杰地灵,竟有如此能人……”

梁阑玉笑了笑。

看罢后,云秦小心地将图纸收好。他打算明天再找人好好看看这些图纸,做出几份实物来瞧瞧。不过如何推行全国,他还得好好考量再做决定——如今天下土地大多集中于阀阅豪强之手,若贸然推行,只怕不能富裕百姓、充实国库,反将豪强养得更为强横。

两人又聊了一阵,张礼不断注意眼外面的天色,终于忍不住小声提醒云秦道:“陛下,快到晚膳的时辰了。要留梁大姑娘在宫里用膳吗?”

云秦望了眼竖在殿外的日晷,这才发现竟然已快申时了。梁阑玉是上午入宫的,不知不觉,他们竟已聊了这么久了。

“陛下,臣该告退了。”梁阑玉道。今日她想说的都已说了,若回去得太晚,指不定梁羡会怎么想。

“好罢。”云秦道,“那你回去吧。”

梁阑玉起身行了个礼,告退了。

她离开后,张礼问道:“陛下,奴让人把晚膳送过来吧?”

云秦却没听见似的,竟全无反应。

张礼见他眯着眼走神的模样,便知梁阑玉人虽走了,可话却留下了。因此也不再询问,自行出去安排了。

正如张礼所料,云秦仍然沉浸在方才的对话中。梁阑玉和他的谈话,令他感到诸多惊讶,亦产生许多想法。其中最叫他心中百转千回,便是放弃坚壁清野、开垦边地的建议……

其实若非他们坚壁清野,先前北燕军在夺取历城后,绝不可能因为粮草不足而主动弃城,甚至能凭借掠夺来的补给一路南下。也许现在已经打到长江边了!

但,如果不是坚壁清野,留在历城的不止百户百姓、八百守军,而是千户百姓、数千守军呢?也许历城压根就不会丢,甚至……在二十年前,他们就已经收复了洛阳,将胡人赶出了潼关!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也绝无可能再更改过去。他所能抉择的,只有尚不清晰的来日……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申时,梁羡从尚书台回到了自己的府上。昨夜喝得太多,他一整天都有些昏昏沉沉的,好在今天并无大事,全是些例行琐碎之事,倒也能轻松应付。

直到快回府时,他的酒才彻底醒了。

一进府门,他便抓着守门的下人问道:“大姑娘可回来了?”

下人道:“禀家公,尚未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