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第九十二章 回京

梁阑玉回到郁州,把战争后各种杂事都安顿好后,就已经是四月份了。

到了四月底,宋闻来找梁阑玉汇报这几个月经营的效益。

盐与铁的生意自不必说了,这做的本就是特权经营,即便克完重税,利润仍极其丰厚。而且梁阑玉用了焦炭冶铁的法子,大大降低了成本,所炼制的铁亦更加坚固。当她的铁被商队运往各地,立刻大受欢迎!

她早就知道这些铁器一定能卖得不错,结果仍然让她感到惊喜:如今徐郁之间的船只每日往来运送矿石,冶铁工坊的工匠们也日日辛劳不歇,仍然生产多少便能销出多少。限制她的是徐州的铁官每月批给她的矿石数量有限,因此再怎么生产,每月最大的利润终究有个上限。

另外,这几个月宋闻打理的经营规模正在急遽膨胀。

先前是因为郁州的豪强被打压,所以原本受豪强们荫蔽的商旅都改投梁阑玉麾下。到了三月后,梁阑玉收复历城的这一仗,把她的名声也打出了郁州。这两个月里,又有一些一地的商旅前来投奔,为他们打通了更多门路。

目前,除了盐、铁这两项特权经营,他们依靠郁州的地利,还经营起了各类鱼盐海货、珍珠贝类等等。按照眼下的发展,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几年,梁阑玉就能取代那些在郁州经营多年的豪族,成为郁州第一首富!

听完宋闻汇报的喜讯,梁阑玉很是高兴:“宋大郎,辛苦你了,你果然没叫我失望。”她没有看错人,宋闻果然很有天赋。这种天赋倒不是他多会做买卖,而是他很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将杂乱的资源整合。

宋闻忙道:“都督谬赞。能如此顺遂,都是托了都督的福,小人绝不敢居功自满。”

眼下随着经营的扩展,宋闻的权力与地位也在迅速抬升。但他并没有膨胀,他心里很清楚,要不是梁阑玉的声望与手腕,凭他再怎么努力,能做的终究有限。他的一切都是靠梁阑玉获得的。

听完了好消息后,梁阑玉又问:“眼下可有什么难处?”

宋闻想了想,道:“近来收的人太多了,事情也多,小人实在有些分身乏术。都督可否再拨几个得力的人手帮我?”

梁阑玉也看出了宋闻肯定很辛苦。他这几个月里人明显瘦了一圈,面容也憔悴了不少。应该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于是她道:“我让阿夏阿秋过去帮你。你与她们熟悉,知晓她们的能耐,也好安排她们。另外你若有中意的人才,亦可向我推举。”

宋闻忙道:“好,多谢都督!”

商量完正事,梁阑玉从案下拿出一卷竹简,交给宋闻:“从今日起,你吩咐所有的商队,到任何地方,都需将这竹简上的内容详尽调查,然后呈报于我。”

宋闻忙双手接过竹简,展开浏览。竹简上写了十几条内容,包括各地的豪强大族的信息、官府的重要官员的信息、以及当地驻军的情况等等。

目前他们商队已经初具规模,可以开展信息收集的工作。历城的事已说明,在这动荡的时局里,天下随时可能大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梁阑玉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面对的敌人会是谁,她必须做好未雨绸缪的打算。

宋闻看完后心中了然,收起竹简道:“刺史放心,小人定会吩咐下去。”

……

……

过两日,宋锦、秦冬二人也来向梁阑玉述职。

女子部曲已经成立三个月了,伊始是九十来人,这三个月里陆陆续续有些女子来投奔,如今已有一百二十人了。大部分新人都是从历城出逃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