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杜暖烟和王华那条线交给阿秋继续跟,有进展了再汇报,梁阑玉就先不盯着了。

过了几天,又到了军队的休沐日。梁阑玉天刚亮就出门,带上了几个甲士做护卫,同时还带上了宋闻。

宋闻是昨天晚上回来的,他给梁阑玉带回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这也是梁阑玉今早急着出门的原因。

一个时辰后,一行人来到郊外的一座山脚下。

梁阑玉问宋闻:“是这里么?”郁州境内没有崇山峻岭,但有很多小山包,长得都差不多。

宋闻事先已经来探查过了,肯定地回答:“都督,是这里没错。”

梁阑玉便带着众人上山了。

这山生得并不十分陡峭,山里的风水应该不错,向阳面零星有几座坟头,是附近百姓把亲属埋葬在这里。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宋闻停下了。他指着一个石块垒的坟包和石刻的墓碑道:“都督,就是这个了。”

梁阑玉走上前看了看,只见碑上刻着“故先妣岳大娘之墓”,左下角写着丧时,再看右下角,立碑人是“子-蔡帔”。她眼睛顿时一亮,点了点头,吩咐众随从:“你们都找地方歇会儿吧。眼下时间还早,等人来了再说。”

于是众人散开,找平坦的地方坐了。有人去附近的果树上采了一些野果,回来分与众人吃。

上午的太阳并不灼人,梁阑玉故意找了个没遮蔽的空地坐下,让太阳能烤着全身,暖洋洋的,怪舒服的。

她把宋闻叫过来聊天:“你再给我说说蔡幢主的事。”

宋闻问:“都督想先听他家里,还是军中的情况?”

梁阑玉道:“家里吧。他家里还有几口人?他母亲什么时候死的?”

宋闻道:“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他娶妻生了两个儿子。元熙二年那场战争,他母亲在行军途中病死了,他妻子和小儿子在战乱中走散了。眼下他身边就只有一个大儿子了。他这些年都没再娶,听说一直在四处打听妻儿的下落。不过……”

他没说下去,但梁阑玉明白了。一个女人带着小孩,在战乱中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活着,在这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可能也一辈子找不回来了。不过蔡帔还肯去找,说明他是个重情义的人。

梁阑玉道:“你再给我说说军中的事吧。”

昨天晚上,天黑之后宋闻才回到都督府。那时候梁阑玉已经睡了,听说宋闻回来赶紧披衣起床接见。

宋闻告诉她,这段时间他调查了西营的各级军官,筛选出一位非常适合梁阑玉策反的人选——也就是他们身后那块墓碑的立碑人,蔡帔。

西营军主何田和东营的苗猛不同,何田没有那么暴虐,比较会做人,和手下大多军官的私人关系处得还不错。但只有一个军官例外——那就是蔡帔。因为蔡帔和他幢下的所有士卒,全都是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