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梁阑玉回家以后,发现自己命人前去请调的《郁州县志》已经拿回来了。

虽然她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但原主对郁州也不怎么熟悉。她很快就要走马上任了,必须对自己出任的地方有起码的了解,这时候查阅县志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拿到书后,她马上进屋看了起来。

她做事很投入,眨眼一个时辰就过去了,婢女阿秋进来为她添茶,小声提醒:“大姑娘,申时了,要不歇一歇先用晚膳?”

梁阑玉经她提醒,才发现自己确实有些饿了。她放下县志,揉了揉酸胀的脖颈:“也好,那就先用膳吧。”

不一会儿,阿夏和阿秋两名婢女端着几碟膳食走了进来。梁阑玉发现她二人都是一副幸灾乐祸憋着笑的表情,不由问道:“你们在乐什么?”

阿夏和阿秋对视了一眼。

阿夏是个直肠子,率先开口:“大姑娘,听说家翁和蔡琵琶今天吵了一架,闹得好生不快呢。”

梁阑玉挑眉:“他们吵架了?为什么?”

阿夏用胳膊肘顶了顶阿秋,示意她自己说。

阿秋开口:“我午时去东院领东西,与柳瑞家的聊天时听她说的。眼下家翁正在为大姑娘出任郁州筹备银钱和人马,他打算拨八十名甲士给大姑娘,还让蔡琵琶去筹备钱粮若干一并给大姑娘带走。可那蔡琵琶一贯小心眼,如何肯给姑娘许多?她便与家翁起了争执。这回家翁非但不向着她,还狠狠斥责了她几句。听说她下午一直把自己闷在房里不肯出来呢。”

梁阑玉意外道:“还有这事?”

阿秋道:“柳瑞家说她是亲耳听见的,应当不会有假。”柳瑞家的是梁羡院儿里的人。

梁阑玉若有所思。

所谓的甲士,指的是梁羡自己豢养的私兵。

这个年代和南北朝的背景非常相似。土地兼并严重,财富两极分化。土地大多掌握在世家豪族的手中,朝廷甚至连地税都收不上来,基本靠抽商税运作。所以这个年代的商业比梁阑玉想象的发达。

正因为财富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这年代的达官贵人和豪族手中都有私兵,这些私兵完全不受朝廷的控制,只听家主调遣。

梁阑玉记得以前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书中说南方朝廷的兵力匮乏,面对北方入侵时,不得不央求豪族们派出手中的私兵帮忙。这种情况下南朝最终被北朝吞并也是理所当然了。

话扯远了。

其实京城的官员豢养的私兵比外地的豪族少,毕竟皇家对可能造成自身安全隐患的事非常在意。梁羡的私兵是养在京郊外的田庄里的,一共养了两百人。如果按照阿秋的说法,他准备拨将近一半人给梁阑玉,蔡琵琶当然会不开心。

另外梁羡还准备给梁阑玉一笔钱粮,数量也不小。

之所以梁阑玉出去当官,还要家里给她准备钱财,因为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且交通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皇权对地方的掌控力是有限的,尤其这里还是乱世,地方大员相当于半个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