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第八十九章 我只要历城。北寇是死是活……

“刺史——刺史——”

大清早,一名急探闯进梁阑玉的庭院。

梁阑玉闻声推门出来:“何事?”

那探子冲到梁阑玉面前,因跑得太急,险些摔倒,被梁阑玉眼疾手快扶住了。他顺势跪倒在地,焦急道:“刺史,历城失守了!”

“失守了?!”梁阑玉先是睁大眼睛,旋即猛地皱了下眉。

由于郁州距离历城最近,郁州得到消息也比朝廷快得多。就在历城遭遇袭击的第二天,梁阑玉便已获知此事,立刻下令军队加强戒备,并派出数路探子前去打探情报。

眼下是历城遇袭的第三天,朝廷还没收到相关情报,梁阑玉却已先得到了城池沦陷的噩耗。

她做了个深呼吸,令自己保持冷静:“此消息如何得知?”此人是最快赶回来的探子,她心里多少存了些侥幸,希望消息有误。

那探子道:“小人尚未赶到历城,沿途便已遇见从历城溃逃出来的军民!他们说,在遇袭的当天,守军只坚持了几个时辰,城门便被燕军攻破了……”

“……怎会如此?”

探子道:“听说北寇是绕小路来的,守军事先完全没有察觉……当敌军逼近城池,将领才匆忙集结军队防御,可那天又是休沐日……当燕军杀到城下时,军队还没集结完成……就……”

梁阑玉眉头皱得越发厉害。历城地处两国交界,按理说应该时刻保持最高的警戒,怎会如此麻痹大意?定是这守将玩忽职守!而燕军估计是提前查探过,知道历城疏于防范,并查清了军队休沐规律,这才一击得手。

她虽对历城守军的无能感到愤慨,但事已至此,也只有接受。

“你遇到了历城逃出来的军民?”她问,“在什么地方遇到的?有多少人?”

“有上百人,我遇到的时候他们正沿着沂河南下,往郁州走!”

历城距离郁州最近,路上的险阻也相对较少,所以难民大多都选择了往郁州跑。

梁阑玉立刻叫来陆春,让探子向她说明了遇到难民的地点、行进路线,然后让陆春安排人去接收集结那些逃窜的军民。现下的当务之急,是她必须弄清在历城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好做出合适的应对。

……

当天晚上,陆春便将上百名南逃的历城军民接回城中。

由于历城距离北燕太近,只有一些丘陵河道作为阻隔,缺少天险,因此朝廷对历城采取的是坚壁清野的策略。整个历城只有守军八百,农家百余户。人少的好处是,军民彼此互相认识,不必担心有北寇细作混迹其中。

眼下,百余名灰头土脸的逃难者在空地上坐成几排,梁阑玉命人给他们煮了热汤和小米粥压惊。

“历城守将现在何处?”她高声问道。

人群互相对视、张望。

有人小声道:“程将军死了……”

“死了?”梁阑玉追问,“怎么死的?”

那穿着兵服的男子黯然道:“将军在城楼上,被敌人的流矢射中……一箭当胸……”

“你亲眼看见了?”梁阑玉不依不饶地追问。倒不是她觉得这人在说谎,只是战场上情况混乱,很容易出现以讹传讹导致军心溃散的情况。

那士卒怯生生地点头:“小人就在城楼上,亲眼看见了。”

“还有其他人看见吗?”梁阑玉目光犀利地巡视在场众人,“一定要亲眼!听说的不算!”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小心翼翼举起手道:“小人也看见了。”

还有个人小声道:“我看见程将军的尸体被人抬下来……然后军队就乱了……”

有三人作证,看来历城的守将大概率真的阵亡了。梁阑玉不由叹了口气。

丢城丢得这么快,而且如此麻痹大意,竟连敌军来了都不知道,这守将若还活着,也是要被她押去京城问斩的。好在这守将没有做逃兵,以身殉职,至少保全了他的族人不会被朝廷连坐问罪。

而北燕军攻城赢得如此顺利,应当也与此有关——主将死得太早,导致历城军迅速军心溃散,失去指挥,也失去了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