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手握宝珠

贞观十六年恰是兔年。

元宵将近,宫中处处挂着彩灯,亦多兔形。

掖庭内巧手会扎花灯的宫人颇多,殿中省与六局一司,都各管一处,将掖庭内布置的彩光焕然——如此热闹喜庆,也是为了顺应圣心。

二凤皇帝也觉得过去的一年有点晦气,准备在新岁开个好头。

“再往右一点。”

“嗯,正了!”

“慢慢下来,扶的稳一些。”

姜沃自告奋勇爬上去挂一对白兔的彩灯,媚娘在下面替她扶着木梯并看着挂的正不正。

挂好后,姜沃又倒退着下来。还有两层木梯的时候,就懒得爬了,一跃而下。

媚娘早就料到她不肯老老实实爬下来,早已伸手,正好扶住她:“你又跳!可别崴了。兔年难道就变成只兔子了不成?”

姜沃笑眯眯,刚要跟媚娘说话,就见一身过年红的刘司正风一样进来。她生的高大又壮实,满脸喜色,显然有高兴事。

高兴到进门后忽然把姜沃抱起来甩了几个圈。

姜沃:?

她还未及发问,就被刘司正搁下,刘司正又转身把媚娘抱起来转了两圈。

媚娘:??

媚娘被放下来的时候,姜沃赶紧扶着她:媚娘方向感特别强,平时很避免转圈圈,容易晕。

刘司正笑道:“明儿前朝元宵灯会的管事宦官不够,就要选些女官去领侍宴宫女,尚食局的女官没凑够数,就添了我去!”

“我负责西边数席——去岁那便是九寺官员案桌的所在。也就是说……”

媚娘笑接道:“也就是说,刘司正能够去近距离观赏一晚崔郎?诶,那倒真是值得羡慕。”谁不想灯下赏美人?媚娘再次懊恼自己做的是后宫才人,而不是女官。

刘司正眉开眼笑:“是啊!”

原来以为是去加班,忽然发现,原来是给她大把的时间去观赏崔郎,刘司正觉得,就这个喜兆,今年也必然是好年份啊。

正月十五,夜。

前朝元宵灯会设于两仪殿。

殿内花灯烛火,灼然灿烁。已有乐人陈列奏乐,曲音不绝,绕梁如丝。

姜沃随着师父们坐下来。

细观这大唐贞观盛世佳会,令人心醉。

宴过两巡,由二凤皇帝赐群臣御酒将灯会推至最热烈——皇帝显然心情很好,酒过三杯后,还难得有兴致,要过乐人手里的琵琶,要亲自奏一曲。

姜沃眼睛眨也不眨:这可是限量版二凤皇帝奏琵琶曲!

她在脑内直敲小爱同学:“快,快录下来。以后好反复观看。诶?记录视频要花一根筹子?花花花,不要吝啬,要高清蓝光版!”

倒是李淳风一转头见到小徒弟双目炯炯,低声对她笑道:“陛下为秦王时,也常在府中小宴上亲自奏乐对歌。”声音无限怀念:“陛下音律极佳,也素爱歌舞,《秦王破阵乐》风流天下闻,只是这些年少有闲暇了。”

一曲过后,二凤皇帝便问及离得最近的宰辅们:“朕的琵琶如何?可有进益?”

哪怕离得远,姜沃都觉得陛下的凤凰尾巴要翘起来了,奏过一曲就开始要夸夸。

他目光梭巡过重臣们。

气氛太好,哪怕是魏征,都只是含笑看着,并没有任何要上谏的意思,还都纷纷点头,表示陛下您真棒!

臣子中,坐的最近的是长孙无忌,他自然捧场,开口便夸二凤皇帝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但夸得最好的还是房相,房玄龄笑道:“陛下无所不成,实乃兼众美而有之,无瑕尔。”[1]

他这句话一出,把在座诸位给酸的啊:看不出啊,老房你浓眉大眼的,原来说起好话来这么肉麻啊。

唯有二凤皇帝,被夸夸后,快乐地像一只要起飞的凤凰。

姜沃看着高台之上,端坐的二凤皇帝,以及列于其下,留名史册的朝臣们——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靖、尉迟敬德……

大唐全明星阵容。

这些人共创了一个千年后亦被人怀念的贞观盛世,是史书上的明珠。

二凤皇帝便是衔明珠而来的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时代突然出现了许多千里马,除了是个群英荟萃的时代,必然也是伯乐出现了。

就如同隋时的李靖大将军,彼时并不能出头,不过守着一郡做寻常官。

而在大唐,却是名震寰宇的上柱国,甚至在后世的传说中,都位列仙班去了。

姜沃从前只是羡慕,兼之为自己能穿来贞观一朝而安心庆幸。

但现在,她有了新的目标。

她看向高台上的晋王,想到此时在掖庭的媚娘——在接下来的朝代,她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

不只是享受这个贞观的大唐,也不只是在将来,只能思念这个盛世华章。

“将今日所作的诗词,拿来朕看。”

到了元宵灯会的尾声,皇帝显然已经喝的有些尽兴了,颇有从天可汗回到当年恣意纵性的天策上将的趋势。

还是魏征站出来说夜已太晚,皇帝也不该多饮,二凤皇帝才罢了,命人撤了酒席。

但喝的尽性,也不妨碍皇帝记得收作业——

每逢盛会,自要安排国子监学子,并以文名见长的年轻官员们作诗,记录盛事。

今日自然也有。

临近散席,二凤皇帝就开始收稿子了。

身边侍从也熟悉流程,很快下去收了一圈,将数十分诗稿送上。

二凤皇帝一一看过,挑出一张来,击案道:“好!”

然后当众念与众臣。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2]

二凤皇帝的声音,伴着乐人清幽曲声,回荡于阔大的两仪殿中。

令人心驰。

“好诗,卢卿上前来!”

姜沃心道:果然,还得是卢照邻啊。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她默念此句。

为此句当饮一杯酒!

因卢照邻的诗再一次鹤立鸡群,二凤皇帝想起了姜沃当时一卦算出卢照邻诗会魁首之事。

不由笑道:“卢卿有高才,姜卿有神卦。”

之后便让宦官取下两盏华美宫灯,一盏金鱼的赏了卢照邻,另一盏兔子的,则归了姜沃。

两人一齐上前谢恩。

卢寺卿在旁看着,见两人年岁相当,才貌相合,原要惋惜,但一看对面坐着的李淳风,立刻又把所有心思消了:算了,姜太史丞确实有些神异之处,既然命格特殊就罢了,可别克着他们卢家。

崔朝坐在鸿胪寺的案桌处,见到姜太史丞从光影下走出,站在众臣之前,与男子官员一般,并肩给皇帝谢恩。

他露出了笑容。

崔朝想起了初见姜太史丞,听晋王说起她碍于女子身不能上朝时,他心内的惋惜。

他观姜太史丞,无论谈吐还是起卦,都较太史局另一位丞更佳,然而却只能做事,不能得应有之礼,真是可惜。

直到此番回长安,听说她在诗会上一卦成名,崔朝方才欣慰。

如今亲眼看着她已经走到了灯下,走到了众目之中。

真好。

他心中涌起一阵温软的欢喜。

崔朝举起杯,在无人知晓处,遥遥敬了姜太史丞一杯。

饮尽落盏,垂眸默念:来年,祈盼你一切顺遂。

贞观十六年二月,龙抬头的好日子。

朝上出了件大喜事。

由魏王李泰负责主编,耗时数年的《括地志》终于完稿,抬与御前。

是真的“抬”与御前,因《括地志》全书共五百余卷!负责抬书的小宦官们,足有二十多个。

圣人大悦!

“从公论,此《括地志》,真是当名传千古之作。”姜沃虽没去朝上,但李淳风今日是去了,回来后跟袁天罡和姜沃讲了此事。

《括地志》囊括大唐十道358州一千余县,将整个大唐的州县地域划分、行政区设置、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都记述在内,甚至还有专门的书卷记录各地的神话传说并当地著名人物和大事年纪。

作为千年后的人,姜沃不得不惋惜感慨:这套书若是能流传下来,一定是研究大唐历史不可多得的瑰宝。

惜乎毁于南宋末年,只剩寥寥残本。

魏王带领一种学问出众的博学鸿儒,历经五年余终成此书,实在是一大功!

“不但是实实在在的功劳,魏王还格外会说话呢。”李淳风想到朝上魏王李泰的言辞,就有点酸的倒牙。

“魏王道:他原本是想汇集东汉后的文赋,毕竟他更擅诗文而非地志。只是……”

李泰在朝上动情表示:只是想到父皇文治武功天下大治,炳如丹青功至天地!那便再难也要修《括地志》!

毕竟父皇日理万机,难以走遍大唐辽阔万水千山,那么儿子便将全境之地,都与父皇搬了来,您只要想看,随时都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