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番外(14)

替嫁宠妃 归去闲人 2708 字 5个月前

萧烈回京的那日,谢珽接待得颇为隆重。

自谢珽举兵起,这支兵将几乎从未有太长的歇息,先是跟谢珽分兵两路,剿了梁勋。待京城初定,又一路往南,拿下了魏津没啃下的几个硬骨头,跟裴缇合力平定了魏津的老巢岭南。之后又千里跋涉赶赴山南,围拢剑南的周守素,以雄兵强将为后盾,让朝廷颇握稳剑南军政。

算起来,也无愧于南征北战四个字。

若不是剑南刚收回囊中,谢珽需多费些时日安排兵马防守之事,暂无攻克云南的打算,恐怕又要赶赴新战场。

如今凯旋班师,倒能歇着缓一口气。

犒赏圣旨早已颁出,因才刚从周守素那里收回一大笔税赋,用着颇为宽裕。

而后,谢珽在北苑设宴。

凡五品往上军将皆得受邀赴宴,武氏、帝后和谢巍自不必说,在京城的武将、重臣皆来陪宴,衣冠玉帛,煊然在列。老将萧烈凭战功得封国公之位,谢琤这王位不止靠着血脉,也掺杂了随军征战的功劳,年轻英飒的身姿坐在谢珽下首,亦颇惹人瞩目。

宴席盛大,领宴的军将扶醉而归。

谢珽兴致颇高,若换了平常,恐怕也要喝出四分醉意。不过如今阿嫣怀着身孕,太医叮嘱了要万事小心,他怕喝醉了失却自持,便没喝太多,三巡过后,烦劳了谢巍代他给诸位军将敬酒,待宴席毕,也只微醺而已。

初秋的夜晚草虫轻鸣,风吹得凉爽。

赴宴的军将们离开,北苑渐而陷入寂静夜色,谢巍喝醉后头重脚轻,由宫人扶回府里好生照料。谢珽、阿嫣和武氏则带着谢琤去了太后的寝宫,说些久别之后的家常。

谢琤年轻气盛,酒量也不浅。

今晚被军将们灌了不少,宴席未散时脸上还红通通的颇有醉意,等散了宴跟着兄长走到寝宫,酒意已散了不少。

阿嫣和武氏已然入座,备好糕点。

殿里灯烛静照,帘帐轻卷,万里山河都在朝堂之上,关了门喝茶闲坐,仍只是相依为命的寻常人家。

谢琤说了好些沙场见闻,不知怎的,又提起了打进京城之前,他跟徐秉均曾带着一队斥候,深入敌腹哨探军情。那大约是两人处境最凶险的一回,却也为之后的大捷立下不小的功劳。他取一粒葡萄丢进嘴里,有点惋惜,“可惜后来他去了北边,许多精彩的场面都没见着。”

“北边也不比前线容易。”武氏感叹。。

谢琤点了点头,“我知道。兵马都被调到南边打仗,他们那儿也是一个人当成两三个来用的,身上担子很重。何况他是为了谢淑嘛,待在北边心里大概能踏实许多。”

他心直口快,余下三人倒默了默。

谢淑远赴北梁的事,谢珽虽然嘴上不说,其实一直都是块心病。毕竟,谢淑虽以姑姑靖宁县主为表率,到底不像县主那样自幼习练弓马,一步步历练而成。她挺身而出前往北梁,固然是她执意所求,到底十分凶险,哪怕有陆恪跟过去也没法让人放心。

他手上茶杯微顿,垂眸遮住情绪。

阿嫣却哪能察觉不出来?

“堂妹去北梁已经有都一年多了。”她孕肚渐隆,坐得散漫些,借着彩绣宽袖覆盖轻轻握住了谢珽的手,“先前虽有消息送回来,说她在北梁安然无恙。不过隔着千里之遥,到底让人牵挂。北梁国主继位后情势也是日新月异,若真挨上五年,恐怕会有许多变数。”

“是啊。元哲绝非善类。”武氏颔首而叹。

两国为求好而结盟时尚且有许多变数,翻脸也是瞬息之间的事。至于北梁,当初元哲是为夺取国主之位,才跟谢家暗里换了质子。如今谢珽的皇位渐稳,元哲那儿也渐渐安稳了起来,假以时日,终要重回当初边境相争的局面。届时,谢淑必将落入危险。

五年结盟听着长,其实情势瞬息万变,多待半日都是危险的。

这件事必得未雨绸缪,及早化解。

谢珽摩挲掌中柔软,将杯中暖茶徐徐饮尽,“先前朝纲未稳赋税未清,又要防着剑南跟云南暗里串通,得力的人手都派去了南边。如今剑南已定,可抽调些人手回来。陆恪那边的消息从未间断,谢淑回京的事,是该安排了。”

武氏深以为然,却还是存了担忧,“只怕元哲未必肯放人。先前你就说过,元哲继位之后广纳妃妾,对留在京城的质子并不是太上心。且他正当盛年,新近又添了子嗣,靠着满宫妃嫔,不愁往后无人继位。他既不太看重这嫡长子,咱们先讨回淑儿,怕会反被他讹诈要挟。”

“所以要先小人,后君子。”

“这样说来,夫君是已有了打算?”阿嫣的眸底骤然浮起喜色。

谢珽偏头笑觑着她,点了点头,“咱们先派人手北上,跟陆恪里应外合,趁其不备将谢淑带出北梁国都。届时再挑明此事,将这质子也送到边界。元哲答应换回便罢,若不肯答应,就各凭本事。”

而北梁地广人稀,防守巡查皆远逊于河东,谢淑虽养在深闺,弓马却颇熟练,有陆恪贴身护着,想必能够脱身。

这般安排,倒比先礼后兵、打草惊蛇的稳妥。

阿嫣许久未见谢淑,竟有点迫不及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