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番外(5)

替嫁宠妃 归去闲人 1860 字 5个月前

这间铺子里生意很好。

因是年节中,众人皆着簇新衣裳,衬以店铺重新开张时特地装点过的未尽喜气,瞧着分外热闹。

徐元娥站在柜台旁,瞧向新到的一方澄泥砚。

砚台做得漂亮,形如荷叶,质地细腻而滋润胜水。翻卷的荷叶下还浮雕了孩童卧剥莲蓬的图画,人物栩栩如生,连同衣裳纹理都极精细。掌柜的拿了一方来磨墨给众人瞧,色泽青如蟹壳,发墨极佳,不逊石砚。

凑近了呵上一口气,愈发显得滋润生津,拿着墨锭就能涌起来。

她心中喜欢,眼底浮起亮色。

谢巍觑着她那贪恋模样,唇边浮起了笑,“喜欢吗?不如买回去用着试试,权当送你的年节薄礼。”

“多谢三叔美意。”

徐元娥对上等的笔墨纸砚素来倾心,换成以前没准儿真就买回去了,不过如今么……

“这砚台确实做得极好,若拿来磨墨,想必也能如掌柜说的,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只是我家中砚台实在太多了,再长八只手也用不过来,若再将它抱回去,祖父瞧见了怕是要念叨。”她有点不好意思,自持地退了半步,“摆在这儿瞧一眼就好了,不必据为己有。”

那神情姿态倒是颇为克制。

谢巍入京后跟徐家往来的次数不少,知道徐太傅瞧着随和慈爱,教导起孙辈来也是颇严苛的,一时间也没说什么。

倒是徐元娥目露好奇,“听说上等的澄泥砚多产自代州,取黄河里沉淀千年的渍泥做成。三叔,你可曾见过?”

提到这,谢巍就很内行了。

代州属河东麾下,他又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得空时除了寻仙访道、抚琴弄画,也常各处奔走观玩。澄泥砚是名品,他书房里也常用,早年无事时还真去产地亲自瞧过,还亲手做过一方砚台。

小姑娘既好奇,正可说给她听。

遂抬手指了指窗畔的圈椅,“这儿人多,不好抢掌柜的风头,咱们去那边说。”

“好呀!”徐元娥甚是欢喜,率先走去。

谢巍落了半步,随手摸出张银票递到掌柜手里,又指了指荷叶砚台。

掌柜一瞧上头的面额是这砚台价钱的数倍,忙要开口,却见谢巍比了个噤声的手势。他并不知两人身份,听女子一口一个三叔,且看相貌差了十余岁,还当是本家的长辈要给侄女买个礼物,半点没往别处想。

而后颇乖觉的闭嘴,笑着哈了哈腰,将那荷叶砚台收起,等着此人晚些来取,另挑一方给大家瞧。

周遭围看的是几个书生,买不起太贵重的名砚,一饱眼福即可,见谢巍出手阔绰,姿容气度卓然,更没敢乱开口。

谢巍遂踱步去窗边。

初春时节,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推开雅致槅窗,外头柳丝虽还未抽芽,日光却已渐添明媚。

街上行人往来,车马粼粼。

柔暖的春光笼在徐元娥的身上,年已十八的姑娘,已退却豆蔻少女的稚气,芙面灼灼,薄妆娇艳。但比起已为人妇的阿嫣,她仗着祖父的开明与疼爱,加之这两年时局颇乱不好说亲,她也没挑到中意的,如今仍待字闺中,反添几分从容飒然。

这般姿貌性情,在谢巍眼里着实别具一格。

他入座后斟了两杯茶,就着清香茶汤,将造砚之法细细说给她听。

这话头挑起来,就有些刹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