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大凶之兆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句话也是没有错的。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这句话也没有什么毛病。

杨默强大的历史积累,让他在看待某些问题的时候,压根就不需要多思考。

直接从历史上的真事替换就可以了。

黄巾军投降朝廷,杨芳表面上欢迎,但内心里肯定是恨不得把张角和项羽抽筋扒皮的。

同样的道理,朱元璋想要招安,杨芳表面上欢迎,但内心里也一样恨不得把他五马分尸。

而这两方又有济州的矛盾。

严嵩肯定会建议驱虎吞狼的计策。

抛出一个济州知州的乌纱帽,然后让俩人争抢。

而这个计策又和二桃杀三士一样,乃是阳谋。

毕竟不管是接管了黄巾军的项羽也好,还是攻占了济州的朱元璋也罢。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名分,一个正大光明的名分。

他们俩会不要么?

肯定不会。

他们俩会合作商议么?

更无可能。

因此一想到招安的事时,杨默马上就联想起历史上类似的事。

但在范增的眼里来看,杨默年纪轻轻却可以敏锐的察觉到对方接下来的动作,着实了不得了。

因此对杨默的意见,范增愈发的重视:“那以公子的意见,我们想要晋阳,朝廷愿不愿意呢?”

“应该不会拒绝,毕竟相对于朱元璋,李家才是杨芳的心腹大患,而晋阳距离太原并不远,如果项羽将军入驻晋阳,在朝廷看来,便是在李家的心口处定了一个钉子。”

杨默说完,项羽则连连皱眉:“李家岂能同意?”

“李家为什么不同意?”

杨默哈哈一笑:“晋阳与太原相距不远,却不是李家的势力范围之内,皆是因为晋阳太守陈正乃是外戚。”

范增则眼前一亮,马上明白其中的干系。

“既然刚刚范先生说了,陈太后和杨芳关系十分紧张,甚至敌对。那这陈正必然是陈太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