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 尾声(四)

小桂子把宫门外发生的事一一学给了景昌帝

听,特别是百姓们高呼“君圣民安、千秋万代”这一段。

作为刚刚应受天命的君王,能得到治下百姓的认可和拥戴,景昌帝心里说不自得那肯定是假的。

景昌帝想起了父皇曾经与自己说过“臣贤君圣”的话,父皇说,臣子贤良,君主才能圣明,同样,君臣契合,政治才能清明。

而林尚书便是自己身侧的贤良,就像今日之事,正因为有了林尚书独具匠心的提议,自己才能做出得民心的安置政策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景昌帝最是欣赏林远秋独特性的智慧,以及从不盲目附和的处事方式。对帝王来说,这样的臣子实在不可多得。

新帝即位,虽没革故鼎新,可因着先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图谋篡位,当时有不少官员被革了职,可以说如今朝廷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特别是有才干且忠心不二之人。

景昌帝能明白父皇为何要把升任林远秋一事留给他来做,这是想把提携之恩留给自己,以便日后君臣相得,治理起朝政更加得心应手吧。

景昌帝有些泪目,父皇为了大景朝的江山社稷,可谓用心良苦。所以自己定要谨记父皇教诲,励精图治、政务不怠,让大景江山万代巩固。

......

第二日,林远秋便开始了安置村的具体布置。

与当初在定胡县一样,先做土地规划,林远秋让人把建造屋宅的土地丈量了出来,而选的地块都是光秃秃看着比较贫瘠的那种。至于四周长满野草稍微肥沃些的,林远秋准备留作种粮食的田地之用。

用林远秋的话说,人生在世,吃住为首要,如今稳定的住处已得到了解决,那么接下来该是口粮问题了,而获得粮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岔子坡有荒地和荒山一百多亩,乞丐们只要肯花力气去开垦,日后填饱肚子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大景朝的土地政令,凡是垦荒出来的地,衙门不但会把该田地登记在开荒者的名下,还可享受三年之内免交粮税的优待。“耕田而食”的道理谁人都懂,在得了开荒令后,乞丐们兴奋的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马上去城里买了开垦荒地的器具,锄头、镰刀,还有竹爬子。

至于买这些东西所花的银子,当然是先前做活计掙来的,圣上赏的银两乞丐们可舍不得花。话说那赏银上可是刻着“御赐”两个字呢,这样的宝贝当然要好好留着给后辈子孙当传家宝用了。

除了领着父母妻儿的乞丐,还有好些是独身一人的,这样的乞丐,届时分配的住房面积肯定不会与拖家带口的一般大,林远秋特地设计了一间住房加一间灶房以及茅厕的小院子来安置他们,这样的院子既能让人住着舒适,也可以省下不少土地。

最后用抓阄的方法给每户分了宅基地,接下来便是准备房子的建造。

盖房子的人手,林远秋与工部严尚书做了商量,让他帮忙找一批盖房子的工匠,也不用多精湛的手艺,毕竟普通民宅与太庙不同,没有雕梁画栋的部分,工匠们只需会

垒砖盖瓦、能架脊檩椽子就行。

严尚书自是乐意至极,安置乞丐可是圣上下达的旨意,他们工部若帮着完成的好了,那么得了圣上的夸讲是肯定的。

特别是自己这个工部尚书,届时绝对能在圣上那儿留下个好印象。

工部有不少民间泥瓦匠和木匠备案在册,找起人手来并不难。严尚书直接给寻了先前建造如意坊的几十名工匠。如意坊是皇家作坊,专门承做给御器上漆的活计,如围屏、摆设、螺钿、填漆、雕漆、盘匣,还有扇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