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新帝 -----晋·江文学城独家--……

没等陆统帅把剑比到景康帝的脖子上,一只箭羽很快从身后射穿了他的胸膛。

许是速度实在太快的缘故,中箭后的陆统帅不受控制的往前趔趄了好几步方停下,他忍痛转身,就看到那个他吩咐守在外头,不许靠近养心殿半步的钟校尉,此刻正站在门口,手里有一把弓拿着。

陆统帅用尽最后一口气在想,自己心口插着的箭,应该就是钟校尉所射的吧?

钟荣不是傻子,从陆统帅率领他们出了兵营,而后与大皇子会合,他就发觉了不对劲,心里也对陆统帅的护驾之说产生了怀疑。

等到了皇宫门口,听到陆统帅突然下令与御林军对抗,钟荣就基本确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哪是去护驾啊,明明就是冲着圣上去的好吗。

至于大皇子想对圣上做些什么,除了争夺皇位,钟荣不做别的猜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钟家向来只效忠当今圣上,自然不会做出犯上作乱的事。

想到这里,钟荣准备伺机而动,随即他朝身边的钟锦安和钟锦华眼神暗示。不愧是父子,三人立马有了会意,是以钟荣拿着弓箭走向养心殿时,钟锦安和钟锦华是打了掩护的。

都说擒贼先擒王,没了领头的羊,剩下的羊群就是一盘散沙。

见陆统帅毙了命,在场兵卫纷纷扔了手里的刀枪。他们当中本就有好些人跟钟荣一样,也是被陆统帅的护驾之由给骗了的,这会儿知道了真相,自然是巴不得能快点撇清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皇子的近身兵随很快都被制服。

是以,前一刻钟还抱着荣登宝座美梦的大皇子,此刻已成了大势不在的光杆一个。

······

许是被气着的缘故,原本就已油尽灯枯的景康帝,第二日竟是连地都下不了了。

太医看过之后,除了说微臣无能的话,其他已无办法。

这是药石无医的意思。

众朝臣听闻后,难免心中悲伤。特别像秦遇这些老臣,得知圣上病危,顿时泪流满面,君臣共事多年,怎可能不难受。也有善于钻营之人,很快盘算起变天之后的事。

虽景康帝还未立下太子,可大皇子被囚禁,二皇子早在兵部尚书仇有业被斩首的那一刻就已经出了局。

而从三皇子代为处理朝政这件事来看,大家都明白,若无意外,那么接下来他们要效忠的主子便是三皇子了。

相比起朝臣的难以接受,景康帝却是淡定。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己虽被人称作万岁,可谁人不知,这世间哪有真正活到万岁之人。

景康帝想到自己当政四十余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也算不负先帝所托了。

对了,还有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景康帝很快想到了今年的稻谷收成,也不知此次全面采用新的种植方法,效果如何。

······

朝臣们只以为圣上不日就要大行,可一连半个月过去,那让众人挂着心的丧龙钟却一直都未响起。

这下,大家都忍不住往好了思忖,想着圣上的病体是不是有所好转。只有三皇子知道,父皇这是在等着各地上报的粮食奏折呢。

只是随着各州府的奏报陆续送达京城,三皇子也是第一时间就念给病榻上的景康帝听,可三皇子发现,父皇听到各地的粮食都超出以往的丰收后,虽脸上带着笑,可眼里依旧有着期待。

彼时景康帝滴水未进已有三日,而从昨日开始,所有皇子和皇女都已经寸步不离的守在养心殿这边了。

看到父皇强撑着一口气的模样,三皇子突然想起,石洲府的奏折还未送来,所以,父皇不会还在等着那边的奏报吧?

果然,像是为了印证三皇子的猜测一般,只见榻上的景康帝嘴角动了动,三皇子忙凑近去听,就听到“林修撰”三个字。

李祯顿时泪目,他记起年初父皇与自己说的话。父皇说,期望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收成能再更上一层。

当时李祯想的是,如今这般的好收成已是前所未有,要想再超过,怕是很难吧。

可景康帝却不这样认为,都说一回生,二回熟,越是往后,种植的经验越精进,能超过先前不是没有可能。

九月二十九这日,石洲府的奏折终于送了过来。

接过吴公公手里的奏报,三皇子很快去了榻前,此时的景康帝已是弥留之际,在听到“石洲府”三个字时,他动了动眼皮,然后睁开了眼睛。

见状,三皇子也不耽搁,展开奏折后就高声念了起来,“微臣石洲知府林远秋启禀圣上,今岁谷稻已收割完成,田税也已征收入库。禀圣上,石州府两千三百七十顷水田,共收稻谷一百零六万六千五百担,比去岁多收一千三百二十担。禀圣上,微臣甚喜,常言,年丰时稔、盈车嘉穗,食粮之丰,即百姓之福,亦能乾坤稳固,大景江山定万代可昌啊······”

景康帝嘴角带着笑,眼睛缓缓闭上,宛如睡着了一般。

······

景康帝驾崩的丧钟终于敲响,连着四十五记的铛铛声,寓意着帝王的九五之尊。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城中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就挂上了白布,百姓们都自觉的穿上素衣,家里的灯笼也都换成了白色。想到景康帝的勤政为民,众百姓都忍不住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登遐,确定典丧官,文武百官身着素服进宫吊唁,帝室哭踊如礼,典丧官则开始料理太宗皇帝的后事。

太宗正是景康帝的庙号,有发扬光大祖宗基业之意。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殡天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对于大景朝的朝臣来说,此刻并不是悲伤痛哭的时候,当务之急自是扶持新君继承大统,以安天下。

太宗皇帝的遗诏很快在内阁大臣的见证下,昭告了天下,和众朝臣猜想的一样,新君人选正是三皇子李祯。

朝臣们当即朝新君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登基的日子,要等钦天监选了吉日。

李祯很快下了第一道圣旨,命钟荣接手京郊大营统帅一职,并负责先帝丧礼期间的京城治安。

对于这样的安排,众朝臣并不惊讶,他们还记得大皇子篡位那日,全赖钟校尉化险为夷呢,所以新帝对他委以重任实属正常。

只是不知钟校尉是何时为圣上所用的。

对于旁人的猜测,钟荣并没理会,他还跟先前一样的想法,他们钟家只效忠当今圣上。

······

林远秋是在景康帝驾崩后的第三日得知消息的,虽有思想准备,可当这事真正发生时,他还是觉得有些突然和难受。

府衙很快贴出了国丧告示。

在这期间,不管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一百天之内不许作乐,七七四十九天不准屠宰。在国丧期间,也不可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至于嫁娶之事,只能延期到百日之后进行。

如今已是十月,百日的时间正好包含了除夕和来年的整个正月。所以今年的过年,林家难得没有喜庆的气氛。

······

二月初八,李祯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景昌。

“昌”有兴旺、兴盛之意,寓意着大景朝日后的繁荣昌盛。

在众朝臣看来,新帝登基,自然少不得一番动作,比如清除其他几位皇子的势力,然后大肆嘉奖和恩封亲信,好巩固自己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