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出嫁(二) -----晋.江文学城独……

小六子眼睛最尖,很快就找到了同样刻了一朵桃花的木如意。

他忙走到桃花的身边,与她并排站着,只是心里又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找错了人。

于是,小六子对着红盖头轻轻喊了声桃花,听到盖头下的人儿“诶”了一声后,他才真正放了心。

小六子是自己驾了马车来的,心情激动的他,还特地买了红绸在马车厢上系了一对大红花。

刚刚到了府衙时,小六子就直接给林远秋磕了好几个响头。

等再抬头,小伙子已是泪湿了眼眶。

想他一个无父无母的穷小子,若不是知府大人的小县大城之策,这会他恐怕除了城里的小租屋,剩下的就是村里的三间门茅草房了。哪还有如今整洁漂亮的城中小院。若不是知府大人,这会儿自己更不可能娶上喜欢的媳妇了。

而边上的几名衙差,在听到小六子嘴里的“小县大城之策”时,朝他们的知府大人是看了又看。

几人心说,他们石洲府的“小县大城”怎么还没开始啊。

爆竹声声,锣鼓阵阵,很快到了新娘该上花轿的时候。

就在众人以为接下来新娘子由媒婆搀扶着上轿,然后送嫁仪式就到此结束时,却见所有新娘齐齐朝着知府大人跪下,而后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这是出嫁女拜别父母的礼,众人见了,心中都极为震撼。

包括此时站立在旁的高同知和钱通判。

都说一方官员即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在高、钱两人看来,今日新娘子们把林知府当作父母来拜别,实在太恰当不过。

话说,林大人为她们所做的一切以及思虑的周全,绝对担得起她们的这一拜。

一抬抬大红花轿,随着吹吹打打的鼓乐声离开了众人的视眼。

很快,整个衙门口只剩下了遍地火红的爆竹屑儿,虽是这样,可街对面的百姓们却舍不得离开,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不过也有步履匆匆的,那就是说书先生,对他们这些评书之人来说,抢得头筹尤为重要,今日的奇闻该怎样说,该如何讲,几人早已腹中有稿。而此时他们要做的,就是快快评书与世人知晓。

于是,不出一日,周边县城的许多茶楼就响起了说书先生洪亮高亢的评书声:“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青史几行名姓,北芒无数荒丘。旁的古文咱不论,且把奇谈说你听,话说,石洲辖内有山唤巫,其旁为桃、尢两屺,又说石洲林知府,曾是永宁有名人,杀得山戎三千贼,小县大城安民策......”

林远秋自然不知,一场集体送嫁仪式,竟让说书人当作奇谈评书与了众人。更是不知,才一个多月时间门,此一奇谈就传到了京城,以至于后来他的老师还特地写信过来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以满足他难得爆发出的好奇心。

......

进入五月,地里的秧苗到了长势喜人的阶段。

许是错落有致的缘故,后寺村的村民惊喜的发现,他们村的稻子看着要比隔壁村的长得更快一些。

其他村的村民一听,忙争相跑到后寺村来看。

其中有位细心的老农,还特地用草绳量了自家地里的稻子,结果拿着绳子过来一比较,顿时傻了眼,自家的稻子竟然差上了好几寸。

天知道,这才一个月时间门都不到呢。

还有,后寺村的水稻看着也比旁的村子长得更壮一些。

“你们说,照这样的长势,咱们村里的稻子会不会比旁的村提早收割啊。”

一听这话,众村民的心立马砰砰跳了起来,对啊,既然长得快,那么能提早收割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能提早多少天。

因着气候的原因,塞北这边一年只能种一季的稻谷,四月份下种,差不多到了九月下旬才能收割,而进入十月后,天就开始冷了下来,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门,田地只能空闲着。

可要是稻谷能早上一个多月收割,那么他们就可以抓紧时间门再种上一茬萝卜,这样不就多了收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