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圣旨来 -----晋.江文学城独家-……

既然自己献出柿饼方子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永宁州和定胡县的百姓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不用再过着苦巴巴的日子,那他就必须把这件事给做圆满了。

林远秋很快解释了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爷,奶,若咱家不想法把控好柿饼的好坏,那么今年买了柿饼的商客往后说不定就不原再来了。原本咱们家拿出这柿饼方子,就是想让百姓们多了进项,能过上好日子。塞北多柿果树,孙儿本还打算把吉祥如意饼做成永宁城与定胡县的专门产出,可若没了商贾上门,那么咱家的柿饼方子以及咱们先前所花的精力都将白费。”

一听到柿饼方子要白费,老林头很快就想到了小孙子的政绩上,对啊,当初他们家用柿饼方子开作坊,除了想挣银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让永宁州和定胡县的百姓把日子过好了,百姓们有好日子,那就代表小孙子治理有功,自然好政绩就出来了,有了政绩就能升官,而升了大官他们林家的门楣肯定更为荣耀。至于他们一家,更是不用再在塞北待了啊。

显然,林远秋的一番话,反应过来的可不止老林头一人。林柱和林大柱林二柱,还有林远枫他们,听后都是连连点头,当即表示明日就教城里百姓做柿饼去。

此时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挣银钱再是重要,也比不过林家有个好门楣。都是为家里后辈着想的人,自然都希望孩子们有个好的出身。

拿定主意后,林家人很快商量起接下来的安排。

最后拿出的主意是,明日就在永宁城和定胡县设了问询处,而家里的男人们,除两处的周记作坊各需留下一人看着外,其余人都守在问询处,但凡百姓们对做吉祥如意饼有不懂的地方,都手把手的教会他们。且一定要有耐心,别到时做了好事还被人家埋怨,吃力不讨好。

原本安排的人手里面并没包括老林头,可他哪在家里待的住啊,非让林柱把他也排进去。用老林头自己的话说,他又不是七老八十了,身子还硬朗着呢。

......

第二日,往周記作坊送柿果过来的百姓更加少了。

原来,在看到有邻居竟然在自家做吉祥如意饼后,好些人也跟着有样学样了起来。

到了正午时分,就有衙役敲着锣四处告知,若对做吉祥如意饼有不明之处,尽可以去衙门口询问,知州大人可是专门安排了为你们解答的人呢。

一听竟然有这样的大好事,这下不管已经在做吉祥如意饼的,还是暂没有这个打算的,都纷纷往衙门口来了。

林大柱和林远柏待在永宁城这边的问询处,除了他俩,现场还有十几个维护秩序的衙役。

为了让大家能听的更明白,林大柱和林远柏还从作坊里抬了一筐刚收的柿果过来,直接现场给大家做着示范。

起先自然是削柿子皮了,只是这样的活计就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会干,所以在场百姓并不认为做吉祥如意饼有多难。

可到了第日的给吉祥如意饼去核,就有些难度了,因为得把控着力道,揉捏时一定要在不揉破果肉的前提下,才把柿果内的核给捏出来。

好多去年在作坊里只做着削皮活计的百姓,一看吉祥如意饼居然还要去果核,立马飞奔回家做补救去了。

虽城里做柿饼的人越来越多,可摘果子卖的百姓也不少,按照他们自己算的账,文钱一斤,他们全家出动,一天也能挣上不少。

如此,林家今年也做了一万多斤柿饼出来,虽比去年足足少了七成,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也算出乎意料了。

有一点林远秋可以确定,明年周记作坊肯定不用再收柿果了。

做好了柿饼,接下来自然是怎样销售的问题。为了不扰乱市场,在柿饼的定价上,林远秋直接给大家做了统一,并且规定,任何人都不许抬价和贱卖,否则直接拉到衙门打五十大板。

一听要挨板子,众人忍不住都缩了缩脖子。

只是知州大人定下的价钱会不会太高了点啊,六十文一斤,到时会有人买吗?

......

去年在吉祥如意饼上大挣了一笔的几个掌柜,这个月再过来的马车,就要比前几次多了十几辆出来。

特别是田掌柜,此次过来,除了继续拿画框和抽绳布袋这些畅销货外,剩下的二十几辆马车他准备全都装上吉祥如意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