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待产 ------晋.江文学城独家-……

然后让林远秋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原本他以为,肯定会有很多村人用茅草盖屋顶,可实际这样做的人小半数都不到。

还有些人因为在当地买不到瓦片,甚至好几户人家结伴,赶着牛车去石州府或是其他县城买瓦。

而定胡县这边,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在房子还未上梁,就有村人各处寻瓦了。

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人实在纳闷,就直接去向村人们打听缘由。

自定胡县的大搬迁开始后,林远枫和林远松,还有林远槐林远柏,就一直待在县衙这边帮忙做事了。

四人跟着汪县丞一起,每天都会去村民们造房子的地方转转,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林远秋之所以会把堂兄他们安排过来,实在是因为县衙人手缺的厉害。整个衙门,算上他这个兼职的知县,拢共才四十多号人,这些人里面,还有三分之一还是必须守着城门的。

而人手少的原因,正是开销不出薪俸。所以当时的杜知县,也只能精减再精减衙门的人手了。

也正因为如此,让堂兄们去定胡县的同时,林远秋又派了十几个衙差过去,这样护着堂兄们安危的同时,也能帮着一起做事。

至于住的地方,自然不用担心,县衙后院本来就归知县大人居住,如今林远枫他们正好可以住在里头。

而等林远枫他们,问清楚为何村民们不愿用茅草盖房子的缘由时,在永宁城的林远秋也同样打听到了。

说来,这还是村民们从山戎人的作恶中,得到的启发。

而得到这样的启发,对许多村人来说,除了痛,剩下的就是悲了。

原来,山戎人抢走粮食离开时,基本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往茅草屋顶甩火把,这样好些百姓不但失了粮食,还同时被烧了家。

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经验,村民们也一样,哪怕这个经历让人刻骨铭心。

有了山戎人烧房子的事,大家立马想到了易燃的茅草屋顶上,接着又考虑到城里家家户户挨得近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村里房子因相互不挨着墙,一般着火时,烧的基本就是自己一家。可城里都是挨家挨户的,真要着了火,那可就不是一家遭殃的事了。

此时,拦石村的里正,正与林远秋说着此事,“禀大人,用茅草盖房子虽能省下银钱,可这样的做法,怕也只能在乡下适用,城里屋宅相隔都不远,有些甚至只隔了一道墙。而干茅草最怕火星,届时若哪家不小心着了火,说不定就是连着一大片了。”

里正的一番话,等林远秋回家学给老林头他们听时,在场众人也跟林远秋刚听到时的那样,差点惊出了一身冷汗。

特别是老林头,心里忍不住自责,自己一大把年纪,怎么把茅草易燃的事给忘了呢。

再想起之前在小高山村时,碰到哪家办喜事燃放鞭炮,离得近的几户人家都会盯着自家屋顶,生怕鞭炮碎屑蹦到上头把房顶给点着了。尤其是除夕那日,谁家不是把家中水缸装满,时刻留意着屋外头的动静的呢。

就像那里正说的,城里人住的都近,一不小心着了火,届时可就不是一家两家的事了。

想到这里,老林头忍不住庆幸,“幸亏村民们思虑周全,否则等出了事,那可就晚了。”

到时百姓们说不定还会埋怨上官府,抱怨为何让他们都搬到城里来。

看到自家老爹一副自责的样子,林三柱开口说道,“爹,这事还真怨不得咱们不知晓,你想啊,咱家在小高山村时,不说遇上贼人烧房子了,就是村里人不小心烧着房子的事都少见,自然就不会往这上头想了。”

“就是,要不是远秋今日去问,打死儿子也想不到这点上。”林大柱表示自己也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事。

“远秋,那买瓦片的银钱,恐怕有好些人家拿不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