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纳采 -----晋.江文学城独家--……

天渐渐暗了下来,就着月光,林远秋很快来到了河边。

静静等上了一会儿,林远秋就接过平安手里的灯笼点上。书上说,大雁在看到光亮后,就会发出“嘎嘎嘎”的叫声,好警醒着同伴。

果然,待林远秋提着灯笼在芦苇荡边上走了一段后,就听到了动静,林远秋也不着急,等看清雁群的位置后,他才吹灭灯笼,然后拿着网兜走了过去。

十几只大雁,肯定会有一时没反应过来,而来不及逃走的,所以林远秋的一网兜下去,就把明日要送去女方家的大雁给捉足了数。

第二日一早,林远秋就骑着马儿回了城。

家里已备好了其他部分的纳采礼,有七样果子,有糕饼点心和酒礼担。

两只大雁昨晚一直待在网兜里,这会儿看着多少有些不精神。

周氏先抓了一把麦粒喂它们,然后打来了水,和刘氏一起帮着好好拾篼了一番,再系上冯氏找来的红绸,两只大雁立马就换了个“神清气爽”的好模样。

林远秋还是第一次来钟家,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院子,大门开在东南角。

与其他二进院子一样,进了门,首先是一道影壁墙,影壁墙南侧是一排倒座房,看着有六、七间的样子,绕过壁墙就是前院。

看到厅堂里坐着的三位中年男子,林远秋猜测他们应该就是钟伯父的几位兄弟了。没等钟荣做出介绍,三人便起身先与林远秋行起了礼。

林远秋忙侧身,并未受全礼。

坐定后,钟荣就一一做了介绍,果真如林远秋猜想的那样,这三人的确是钟伯父的三位庶兄来着。

先前周兴与林三柱细说起钟家的事时,就顺带说了钟家其他几位庶子的情况,除其中一人是未入品的城门侍,另两人基本靠着分家所得维持着日常所需。

从今日的谈话中,林远秋得知,如今钟姑娘的两位兄长暂时在三伯手下做着守城兵。而钟荣自己,也准备在京城,或者周边先谋一门差事做着,不然每日无所事事成了习惯,渐渐的就真的啥事都不想做了。

至于回泾州大营,怕是很难,虽守孝这几年,钟荣日日都有练功并没有松懈。可自丁忧那日起,他就在心里有了预料,毕竟三年时间,人家不可能还会给你留着位置。别看小小都教头一职在京城半点不起眼,可在泾州大营里,也算是个有小权利的职位,想取而代之的人自是不少,加之如今钟荣的岁数,所以想再回去,基本已不太可能。

对于钟伯父的观点,林远秋倒是欣赏和十分认同的。

就像他说的,人若闲赋在家太久,接着就是懒怠了。是以不管以后有没有机遇,先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若有机会来临,就能好好的抓住。

最后林远秋由钟荣长子钟锦安领着去了后院,这是安排男女双方见面的意思。

靠近游廊口有一排石凳,待林远秋坐下不久,钟钰柔就在丫鬟柳叶的陪同下过来了。

林远秋看到,离这边还有十来米的距离,那钟姑娘就朝身后摇了摇手,示意丫鬟不要再跟着了,而后缓缓往这边过来。

两人上次见面,还是在婉清差点被拐的时候。距离今日,已有两年之多,也就是说,林远秋与钟姑娘已经有两年多未见了。

是以,这会儿再碰面时,竟一时不知该怎样起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