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林三柱的心思 -----晋.江文学城……

而若是这次自己把绣品带到铺子里来,那就等于主动把挣银钱的点子拱手送到了旁的店铺手里。

毕竟,只要会做绣活的人,哪个学不会啊。所以这个头可不能轻易打开。

其实林三柱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直接把家里人全都接到京城来就行了,这样就不用担心会供不上货的事,到时哪怕旁人学了去,自家也是挣了银钱的。

可一大家子都往京城来,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先不说几十口人要住在哪里,就是日常开销都是个大问题。

京城的物价可不便宜,单靠一间店铺的进项,哪里能糊得了几十张口。

最主要的还是这离乡背井的,不下个大决心谁愿意不远千里,而这个大决心自然全都在狗子身上,那就是考中进士当上官。

可考进士当大官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林三柱不相信自家儿子的本事,这么些年下来,他就是猪头,也都该知道科举考试并不是全凭本事就行的,就像周兴说的,啥天时,啥地利,还有人和啥的,这些都是不能少的。

你说到时候一家几十口人全待在京城巴望着,而狗子的进士又迟迟不见踪影,届时这不上不下的,不是让狗子心里难受吗。

所以,林三柱的想法就是,一切以自家狗子为重,在没考中进士之前,家里人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小高山村,别来京城给儿子添麻烦了。

至于店铺里的经营,现在卖着砚台不就挺好,如今也甭说要挣多少多少银钱,全当养店铺好了。

等林远秋听明白他爹的意思后,才觉得是自己欠考虑了。

正如他爹顾虑的那样,一个是在家乡挣银子过日子,另一个是背井离乡的挣银钱过日子,后者若没有一定的盼头在里面,谁愿意不远千里啊,要是真的过来了,到时若没达到预期的话,那么不管给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会带来了麻烦,所以还是保持现状最好。

想到保持现状,林远秋脑袋中随之而来的是“本末倒置”四个字。

对啊,自己如今最关键的还是举业,可千万别主次不分了。

至于铺子,顺带就好。

再说平时不是有张贵他们吗,所以就先这样吧。

林远秋心中感慨,这世上怕也只有亲生爹娘会为孩子考虑的这么周全吧。

想到这里,林远秋走上前,双手搂过林三柱的脖子,而后脑袋往他肩膀上一靠,“爹,儿子听您的。”

这突如而来动作让林三柱有些久违,心里想着自家狗子这是有多久没这么粘人了。

对了,好像最近一次是考院试那会儿吧。

日子过得好快,都已经八年了。

说完了店铺的事,父子俩很快又说起了春草的亲事。

那王文昌虽比自己晚一年进的府学,且并不在一个班舍,可因着他和自己以及周子旭年龄相仿,所以他们三人是有过好多次交流的。

印象中,这人文质彬彬,谈吐也大方,要林远秋说,对方人还是不错的。

不过他还和先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成亲过日子是妹妹们自己的事,所以这桩亲事到底成不成的,还得听春草自己的意见。

“放心吧,爹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