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芦笙作为一种乐器,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规律和舞蹈形式。芦笙分为轻音芦笙和重音芦笙两种,其调式为“561235”和“612356”,重音芦笙的曲调深沉而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而高亢;其音乐曲调的使用是很严格的,大体分为《祭祀》、《抒情》和《叙事》等三大部分。

《祭祀》部分主要用于丧葬祭祀,曲调共有三百六十多首。

《抒情》部分主要用于踩花山等吉庆场面,但文山苗族芦笙婚礼音乐因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失传。

《叙事》部分主要叙说民族历史、故事传说等。

芦笙舞的特点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芦笙舞有单人舞、男性双人舞和男女双人舞,分为“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的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

芦笙舞蹈既有舞蹈之柔,又有武术之刚。因此,在民族武术演练中,芦笙也可作武术器械与习武者对打。芦笙在民间,大多出现于群体活动,如祈年节、吃新节、丧葬仪式等,总是作为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但芦笙不是爱情信物,也很少扮演爱情角色,它只作为凝聚力和号召力将大家的心连在一起。”

仰亚这一长串照本宣科的演说,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似懂非懂的,可倒还真的把同学们吸引住了。因为这些,有些都是他们平常也多多少少听到一些的,有的民族村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也会有相似的表演。还有的同学,可能真的自己都会吹一点点。

仰亚看到大家终于安静了下来,他不敢停。接着,他拿起了自己早已经在上课前一起带进来的那把芦笙,说:

“好吧,那下面,我就先给大家表演一下,如何吹芦笙,也吹几首芦笙曲给大家听听。以后,我再慢慢地教大家一些有关芦笙的吹法和歌曲。”

能把一堂课引到仰亚最为擅长的芦笙上,也不得不佩服仰亚的能干了。要不是这样,仰亚还真的不知道把这第一堂课怎么上下去。

以前的音乐老师,要不就是讲一些音乐课本上的知识,要不就是一进教室就教大家唱歌。从上课一直唱到下课。学校有的,也只是有一台风琴,那是放在音乐老师们改作业的办公室的。一个学期下来,也难得老师们把座式风琴抬到教室来给大家表演一次,更别说是教给大家了。还有就是,学校有几个老师会吹笛子、口琴、拉二胡等的,时不时地能听到老师们吹拉过一首两首的,可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过。

今天,仰亚能在课堂上几十双眼睛前,吹一段芦笙给大家听,还说是在教给他们吹芦笙,首先就有几个男生兴奋了起来。

仰亚拿起芦笙,把芦笙嘴放到自己的嘴边。移动灵活的十指,芦笙曲就这样悠扬地在教室里吃了起来。

一曲两曲三曲------

同学们听得入了神,仰亚也开始入了神。慢慢地,仰亚就跟着芦笙的节奏开始扭了起来。这下,连比较矜持的女孩子们也开始捂着嘴发出了惊讶的表情。

仰亚就这样一直吹着,直到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仰亚才停了下来,也才在自己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第一堂课,总算就这样上下来了。和学生们说了再见后,仰亚急不可耐地匆匆走出了教室。

第77章 第二堂课

有了第一堂课的教训,第二堂课,仰亚心里就有了底了。第二天,当仰亚走进初一年级的另一个班,就尽量避开了第一节 课时的尴尬。

学生唱完了歌,仰亚走进教室,‘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后,仰亚再也没有再往黑板上写字,他怕他那可怜的板书又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所以,仰亚直接打开了他那本《芦笙基础知识》,照本宣科地大讲特讲起来。

同学们一阵莫名其妙、似懂非懂。

要知道,仰亚这本书上,虽然写的是芦笙的基础知识,那是相对于仰亚这种专门学习芦笙的人说的。至于这群要大不小的初中生来说,有好些,他们就听不懂了。昨天之所以能让另一个班的同学静下来听他的‘课’,一半得益于女班长的‘权威’,一半也是因为仰亚讲的,不是发到每个学生手上的课本上的东西,一下子,还是能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可今天,没有仰亚前面的那些所谓的‘开场白’铺路,这个班的学生也只能呆呆地望着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仰亚也发现了下面出现的问题,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已经开始打哈欠准备睡着了。

仰亚快速地把他的‘理论’讲完,又拿出了他昨天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