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他可记得上辈子抄这两家的时候,那抄出来的银子可是比国库和内务府加起来的总和都要多,富可敌国,不外如是。

皇阿玛已经比上辈子多活了好几年了,曹李两家在江南又多收了好几年的银子,想来积累的资产应该比上辈子抄家的时候还要多了。

曹李两家如此巨富,造船的银子不够用了,胤祯能想起来的也就只有这两家。

旁的人家,要么是已经在夺嫡当中被抄了,要么就是虽然有皇阿玛护着,但的银两毕竟有限,不是哪一个臣子都能做到富可敌国的。

江南就是个聚宝盆,就是棵摇钱树,从哪儿搂银子,都比不上直接从江南截取。

胤祯刚在曹李两家敲了二十万两银子,后脚康熙和四爷就都已经知情了。

四爷这边,是胤祯主动过去说的,他与四哥没什么好隐瞒的,敲曹李两家的竹杠,更是敲得理所当然。

至于康熙这边儿,胤祯虽然动作做得隐晦,但也没有想着瞒皇阿玛,曹李两家贿赂皇子又不是头一回,这事儿皇阿玛应该屡见不鲜才对。

正好也让他看看,皇阿玛对曹李两家的容忍度在哪儿。

第115章

胤祯跟自家九哥之间的别扭,到底还是烟消云散了,不过并不是十万两银子的功劳,而是胤祯特意进宫去求了皇阿玛,让八哥的儿子弘旺入上书房读书。

除了八哥家的,大哥和二哥家的子嗣,胤祯也帮着求了情。

老爷子心肠还没有硬到连这些小辈们都要摁下去的程度,这事儿胤祯不敢居功,他只能算是顺水推舟。

倒是没想到误打正着了,解决了十万两银子没能解决的事儿。

不过能入上书房读书的皇孙,到底还是极少数,很多府里头都只能出一位,若是有庶子在的情况下,也就有两个人能去宫里读书,剩下的那些全都留在府里头了,由从外边请过来的先生教书。

胤祯府上就是这种情况,弘明在宫里边读书,剩下的全都在前院,除了这四个儿子,他还有五个女儿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