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要求字迹工整,不能随意应付,抄够二十遍的史书,就可以继续回到宫里读书了。

不像弘春,什么时候回宫读书,还能不能回宫读书,当阿玛的一句话都没交代,弘春也不敢问。

别看他在府里头,但还有额娘帮他打听外头的事儿,弘时也还没回宫里读书呢,一方面是鼻梁骨还没养好,另一方面,脸上碎瓷片扎出来的疤痕,可能永远也去不掉了。

虽然脸上有没有疤痕都可以继承爵位,但四伯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弘时非长非嫡,也并非是不可取代的。

四伯还有两个小儿子可以选择。

就像他的阿玛,除了他以外,还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都是嫡子。

原本他并不在意嫡庶的,进了宫之后,才发现嫡出的地位超然,原本他也并不觉得阿玛更看重嫡子,但这事儿之后,他心里就没把握了。

第103章 一更

胤祯的想法向来简单粗暴,在他看来,越是讲规矩,才越是不容易出乱子。

虽然府里头的爵位跟皇位是没得比,但也有相似之处,如果皇阿玛在确立了二哥的地位之后,没有给那么多人甜头,没有纵容着直郡王与二哥相争,那事情远远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他绝对比不上皇阿玛精明,不精明的人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不太精明但很有自知之明的胤祯,不过在处理家事上简单粗暴,面对朝堂上的事情,也照样简单粗暴。

先是简单粗暴的同八爷一派冷淡下来,紧跟着,在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八哥,但却缺少最致命的证据时,胤祯不是法官,他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证据来给人定罪,在他这儿,八哥就是幕后的真凶。

借着这件没头没尾的事情,胤祯彻底跟八哥翻了脸,并且还是当着九哥和十哥的面儿。

依着他做九门提督那些年的经验,这事儿基本上就是八哥办的了,不过是手段高明,让人找不出来可以咂实的证据罢了。

“我自问也算对得起八哥,就算是这段时间,也没跟八哥这边的人起任何冲突,八哥就算是对我的退出怀恨不满,那朝着我本人下手就是了,何必用那么下作的手段,对着几个孩子下手,又何必把四哥的儿子也牵扯进来,稚子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