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船上配有太医,也带了各种药材,甚至连西洋药都有,可也并没能把所有患病的人都救回来。

按照那些洋大人们给的图纸,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但在最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与人进行了搏杀,在损失了数百人之后,才算在当地站住脚跟。

死里逃生的人,终于回到故土,怎么兴奋都不为过。

胤祯他们这些太皇太后的孙儿需要守孝,剩下的人就不必了,国孝之期早就已经过去了,酒肉也早就已经备好了,只等着犒劳功臣。

此次出行最大的功臣,还是敦郡王和敏郡王,胤祯估摸着,以四哥的性子,怕是要动一动爵位了,尤其是十哥的爵位,这几年可还从来都没升过呢。

若是九哥也能跟着一定是为亲王,那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可就实现了两连跳,而且还都是因功升爵,相当厉害了。

洪石也跟众人一样,留在当地做休整,胤祯不光是亲自去看了洪石,此次出行的所有人他都去看了,这些人里绝大多数他都认识。

有他负责统领的禁军,有工部的大臣,有户部、礼部和钦天监的大臣,包括一些水手和渔民,他虽叫不出名字来,但也是熟面孔,当初朝廷筛选人的时候,他也有参与其中。

胤祯素来都没什么官威,哪怕衣着并不普通,辫子上系着的一块玉石,就能在寻常的城镇买下一处宅子来,但这并不妨碍他跟众人打成一片。

就跟八哥独有的人格魅力一样,胤祯的的人格魅力不!在交友上,大概是在他的随和上,很容易跟底下人打成一片。

所以这么转了一圈下来,他收到了数信,有好些还是由他和李卓代笔的。

这些书信自然不可能是写给他的,而是要捎回去报平安的家信,好多人的信上不过区区的几个字而已,但对于在家中守望的亲人来说,这每一个字应当都抵得上千金了。

胤祯回程的路上,有一辆马车是专门用来放书信的,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等到了京城,就派人挨家挨户的送过去。

做儿孙的,多多少少都有这个心理准备,调整过来也并非难事儿,尤其这两位刚刚经历了生死,就更容易看得开一些了。

在回京的路上,哥仨嘴就没闲着过,三个人都不骑马,坐在一辆马车里头,想到什么就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