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更何况,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像他跟十四弟这样,感情更深厚些。

许是没有缘分吧,他与皇后努力了多年,也没能给弘晖添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在做阿玛这件事情上,总是天真了几分,明明他也是从康熙年那么激烈的夺嫡当中走过来的,知道在皇室兄弟反目是多常见的一件事儿,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又不想着拿过往的经验往上套。

总还是有例外的,比如他和十四弟,就一直没红过脸,当年追缴户部欠银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四!四弟一力扛下了所有的污名。

这段经历,四爷后来也就只跟弘晖提起过,这是他心里边最为柔软的地方,所以对于大哥二哥他们,对于余下的那些兄弟们,他也尽可能的让这些人活得自在些。

上书房的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多,谁让先帝的儿子多呢,孙子可不就得多,若是家中有嫡出的还好,只嫡出的那个到上书房来读书,若是没有嫡出的,那一来就是好几个,世子之位没定下来,光论长可不太能说服人。

阿哥所如今都有些不够住的了,四爷干脆批了一块地给工部,用来建皇家学院,到时候把皇室子弟都塞进去,嫡出的也好,庶出的也好,都别想着吃白饭,反正一块学习,也不会影响到爵位的继承。

弘晖跟弘时已经结业了,这不是还有弘历跟弘昼,两个小家伙都已经四周岁,过年就是五岁的人了,等皇家学院建成的时候,正好可以进去读书。

建一处皇家学院对工部来说并不是难事,尤其是在勤亲王的指挥下,走的是简朴风,而不是奢华风。

跟上书房和阿哥所比起来,皇家学院读书的地方,安排的院落倒是比较多,虽然并不奢华,但还是很大气的,尤其是演武场,绝对是跟勤亲王府一脉相承的风格。

就是这住宿的地方,跟阿哥所那是万万没得比,每个人就只能分得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放东西,而且是五个人一处院子,连个独门独院都没有。

要知道勤亲王自己的儿子都还在读书的年纪呢,等到建成之后,那也是要住进来的,有这么坑自己儿子的吗。

工部官员在心里头的碎碎念,胤祯能猜到几分,不过读书的时候本就不是为了享受的,跟丰台大营的住宿条件比起来,这已经很好了。

想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别说一个人坐拥两间宿舍了,连二分之一间房分不到,通常情况下都是六个人住一间房。

他的儿子和侄子们,能够一个人拥有两间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没必要把住得地方弄得那么阔气。

真要是为他们好,还不如调整一下作息时间,每个月休息的时间再多增加上一两天,也省得小小年纪睡不足觉,到时候再影响长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