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皇阿玛不如听听二哥自己的意见,还是二哥自己愿意比较重要。”

四爷能怎么说,把人放宫里不行,放宫外也不好安置。

“朕立你为太子,也是看重了你的秉性和能力,不必太过担忧,若是老八在海外顺利,朕会把老大和老二都送出去,要说起来这主意还是十四提的呢,也就他了,总能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

“十四这次也算是立了一功,日后就不必回盛京了,抽个时间,让他过去把妻儿接过来,你做太子,手里边必须得有把锋利的刀,别让群臣小看了去。”

四爷心脏都快被老爷子给吓出来了,“皇阿玛龙体安康,日后总是能多看顾儿臣的,十四性子虽然急了些,但平易正直,心肠最软不过了,他不适合做刀,儿臣手里也不需要握着一把刀。”

康熙也拍了拍儿子的手,老人的手跟年轻人的手很是不一样,对比鲜明,他老了。

还不想放下手里的权利,但十四说的也对,越是英明的帝王,越是容易在年老的时候犯错,他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老四是剩下的儿子当中最适合做皇帝的,而且也没掺和到那些党派之争里去,干干净净,将来要收拾人也方便。

老四在朝堂上,必须要做一个能立得起来的太子,但只要他活着,老四就绝对摸不到兵权,不会像当年的老二一样。

原本他还打算让十三和十四将来去军中历练的,现在也不可能了,尤其是十四,之前在丰台大营呆过,提拔上来的小兵小将,也得慢慢调出丰台大营去,这一点是不能马虎放松的。

康熙还是康熙,尽管对这些儿子们有那么一些心软,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朝的平稳。

也是为了这一份平稳,老爷子虽然没有再扶持一个皇子跟太子唱对台戏,但是却大封皇子。

三贝勒被封为诚郡王,五贝勒被封为恒郡王,七贝勒被封为淳郡王,九贝子被封为贝勒,十贝勒被封为敦郡王,十二爷被封为贝子,十三爷分为贝子,十四爷封为勤郡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并没有任何的封赏,前者被圈禁在直郡王府,后者搬去了城郊的庄子上,重兵把守,也跟圈禁差不多。

皇上下旨大封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廉郡王还没出发呢,原本是众兄弟当中唯一的郡王,如今这点特殊性也没有了。

人离京的时候,能在宫外自由活动的兄弟都去送了,四爷也去了,他与老八可没什么交情,两个人性子相反,做事的手段也相反,并没有什么惺惺相惜之感,也没有什么‘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事实上双方都挺反感对方的。

但老爷子一出手,原本太子之位的大热人选直接给送出海去了,原本几乎称得上是默默无闻的人摘了桃子,就是戏折子也没有这么一波三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