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应当是因为没什么竞争的原因吧,汉人过来是为了开荒种地的,旗人却不善耕种,也不乐意耕种,更喜欢放牧。

这片世人眼中的苦寒之地,倒也其乐融融。

胤祯作为这个地界上官最大的那个人,想在哪儿溜达就在哪儿溜达,没有大朝会,也不必再半夜起来赶着上朝,地位相差悬殊,他要调和满人和汉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得罪那么多人。

到了冬日,胤祯把火炕都给苏出来了,他不缺碳用,这火炕对他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但这东西对贫苦之人来说,就有用多了。

大东北最不缺的就是山林树木了,盘个火炕,可不缺能烧的柴火。

胤祯只是出个主意,具体怎么操作基本上都是福晋来,福晋不光是有自己的!商队,连工匠都养了不少,这次到了盛京,‘队伍’还比之前扩大了。

因这要教导侄儿的缘故,胤祯这两年又把兵书重新捡起来了,不光如此,拳脚功夫也没放下,还时常带着福晋和李卓进山打猎。

这二人也都是打猎的好手,后者是跟他一块儿长大的,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福晋,八旗贵女,会骑射也就罢了,关键是这打猎的功夫,绝不是轻易就能练出来的。

离了京城之后,他对福晋的认知好像也在不断的加深,以前只知道福晋会赚银子,知道福晋爱牡丹花,知道福晋是财神爷的信众。

也不是那么的无所不能嘛,连雪人都不会堆,他不过是刻一个冰雕,福晋就惊若天人。

康熙四十六年,已经年满十九周岁的胤祯和琉璃,终于迎来了新的小生命。

在此之前,德妃都已经写信旁敲侧击过好几次了,她不是催儿子纳妾,只是在帮着想法子,送个太医过去瞧瞧,或者让他们二人去拜一拜送子娘娘,毕竟成婚已经好几年了。

有八贝勒的例子在,德妃也怕自己小儿子跟八贝勒一样。

四贝勒也忧心过弟弟,他的长子都已经十岁了,再过几年都能相看起来了,十四弟这边影子都还没有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盛京苦寒的缘故。

不光是送去了各种药膳方子,还劝十四弟找处温泉好好泡泡,也不能总是一味的练武,人还是要多放松放松的。

能让素来对他严加要求的四哥说出这话来,可见是对这事儿担忧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