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9页

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舅舅们始终看不起的父亲,一旦不想跟母亲继续过了 他们又全部反对。

或许是因为姥爷找过学校吧。父亲从离开农村上学以后,再没有回去过。

但因为父亲在上学,他的助学金还不够他自己花用,母亲和他们兄妹三年都添过新衣服,自己是小学里穿得最差的孩子。还有母亲带着自己和妹妹,就挤在爷爷奶奶家院子里压的小房住,吃饭的时候就带他和妹妹过去。

开始以为是跟姥姥家一样。但慢慢地他从婶子们和姑姑们的话里,听出了她们对自己一家三口的嫌弃。

那种嫌弃是恨不能她们母子三人别上饭桌吃饭,恨不能她们母子三人消失不见。但她们又不敢撵她们母子走。

她们怕父亲被连累 被学校开除。

她们经常和母亲吵架,母亲从开始逢吵必败 气得呜呜哭,到后来的以一敌三,这个三,包括了奶奶在内。

二年多的这样日子,他惶恐不安。慢慢地他发现了,父亲看不上粗笨的母亲。也不完全是粗笨,他看不上的应该是母亲的“懒惰”,但是在农村母亲就没有干过那些家务活,父亲也只是默默干了 没说过任何话啊。

把疑问都憋在心里,眼看着只在寒暑假回来的父亲越来越沉默,日复日 年复年的不再与母亲说话,眼看着他们成为路人。

在那小房里,她们坚持住了二年多。那房子是没有电灯的,那房子夏天是热得不透风 冬天是冷得每个砖缝都进风。直到父亲毕业了,到省院工作了,他们才得以搬到省院的筒子楼。

一个北向的房间,终年不见阳光。但是有点灯 有暖气 有水房 楼里还有厕所,比以前在农村好 比在爷爷奶奶家的小房子好。而且母亲也很快地有工作,自己和妹妹也添了新衣服。

多好的日子啊。但母亲拘着自己和妹妹,不准去爷爷奶奶家。每次父亲提起来,不准盘啊啊是过年,结果就是母亲的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