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页

要是求人兜兜转转地帮忙,还不如认可这个在女儿入大学的第一天 就见到的曾接待过他们的小伙子呢。

严虹的父亲在年初见到潘志的第一眼就认出他了。潘志当年留给他的印象不错:温和有礼 耐心细致 不骄不躁 进退有度。他自始自终不怎么信女儿的话,什么毕业实习期间才开始相处的事儿。

可要是俩人处了五年多 走到要结婚这地步了,做父母的就更不能设置人为的障碍了。

其实他还有一层顾虑,是对留在省城的这个小女儿处境的担忧。完全靠自己,是那么好靠的吗?他们俩口子商量了小半宿,就对女儿的亲事达成了共识。

潘志已经调档了,进省城指日可待。面对女儿找一个家在省城的本地人,还不如全家和亲戚都在他们掌控下的潘志更可靠一点儿。

故而他们顺了孩子的心意,按着当地的风俗同意了订婚。但特意提出由女方做主场,将订婚礼办得很隆重。他们挑明的是潘志和严虹工作紧张 以后不好请假的背后,隐藏的是以后不用潘家再办婚礼。

算是变相将潘志当作了上门女婿来处理婚事了。

俩亲家各派舅舅出面。严家有儿子有孙子,不需要潘志做入赘的女婿,孩子以后还是跟潘志的姓。

所以俩舅舅一次会面就将这事儿达成了默契。而潘志心知肚明订婚的背后意义,觉得这样对自家 对自己更好。

严虹父母从允了婚事,对潘志的态度就和对大女婿是一样的。这让潘志很感动,感动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而严虹父母的想法就是既然都同意低嫁闺女了,再摆个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女婿脸上过不去 心里存疙瘩,那不是为难女儿么?

这谁家嫁闺女图的不是让孩子以后的日子过得舒服痛快?!

所以严虹写信回家说找人来帮忙,如果自己没有合适的远亲,就要从潘志家那边亲戚里找。严虹父母那是差点把所有的 能找到的远近亲戚都翻查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