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生母的病逝,子嗣的夭折,皇长孙与辽太子之间绝无缓和的可能,辽太子也深知不能让皇长孙上位,否则他只有一死,连同宠妃幼子也都没了活路。

这样深的矛盾,父子两如何甘心握手言和,楚王便是拿捏住了这一点,无所顾忌,甚至这两父子会变成如今这般,他恐怕没少在其中出力。

至于说这矛盾中有没有大魏的手笔……

元清帝笑而不语。

总之,三个月的僵持,终于楚王率先按捺不住兴兵北上,他虽手握大军,但五十万大军吃喝住行皆是问题,三个月的空耗,便是他事先有再多准备也耗费不起,他心怀大业,又岂能肆意搜刮百姓,若再耗下去,只怕不用起事,从内里便会溃散。

辽太子和皇长孙也是仗着这一点不着急对外,内里斗得热火朝天,这也是他们朝大魏求援的原因之一,有大魏帮忙牵制,楚王更会顾及许多。

然而又怕大魏趁火打劫,并未让魏军真的入关。

元清帝对这两父子的厚脸皮也是有了见识,既想要帮忙又不希望被人染指,哪有这等美事,毫不客气大开口要了五座城池。

辽太子和皇长孙竟也丁点不犹豫便答应了,大约在他们眼中眼下没有比先夺到皇位更重要的。

不过也正好,用五座城池麻痹住他们,好过让他们心有警惕,发觉他的真正目的。

元清帝自觉自己这些年展露给各国和平友好的印象还是很深入人心的,不然换成匈奴或辽国帝王,手握这样精锐的将士和武器,只怕早就迫不及待要开疆拓土了。

楚王孤注一掷,一鼓作气兴兵直指大辽京都。

辽太子与皇长孙暂且放下内战对外,调动兵马迎战,虽说求了大魏援助,但万不得已,还是不希望大魏插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