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话说回来,百姓们关注着辽事,却不想七月末,大魏对辽的“帮助计划”还未实施,冷不丁政报爆出了一桩大新闻,大魏要对真腊用兵!

报纸刊印出来的时候,陆军师将吴靖已经带领陆军三师四师前往云南临安府,与驻边关十四师十六师汇合,俨然要大动干戈而非警告。

等百姓听完报纸上的详细报道,纷纷唾骂起来。

离当年的城门戒烟一事过去也不过八年,当时的朱雀门还不像现在修出了一片平坦的广场,添了旗台,每日早起国旗飘扬,一侧添了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刻录着牺牲的将士。

朱雀广场如今已经成了一大景点,几乎每个来长安城的游人,不管是大魏百姓还是它国夷人,都会来观看一番。

当年戒烟时只是在朱雀门前圈起了一片空地,那些染了毒瘾的人便被关进空地中当着所有人的面戒烟,只要当时去朱雀门瞧过的,都对那些人表露出来的惨状记忆犹新。

这些见过当年惨状的骂起来比那些没见过只听报纸宣扬的更凶,也都更气愤,

骂声中自然也有其它的声音,自从元清帝下旨表示不以言获罪后,民间便不再为言辞而战战兢兢,一开始还有顾及,渐渐发觉确实没有人因言获罪后,便敞开来畅所欲言,尤其这些儒生士子,

当然也没有人真的蠢到去辱骂皇帝辱骂皇室,万一哪日上头又改了念头呢,届时清算起来,这些人首当其冲。

眼下茶馆中就有书生打扮的青年听着众人骂声忍不住开口:“这大烟哪有这般可怖,不过是报纸刻意宣扬罢了,我幼时在山中曾见过连绵盛开的罂粟花,殷红如火,妍好千态,那般美景,后人却不得再见,可惜,可惜。”

这么多年过去,上层官员勋贵也渐渐明白了舆论的奥妙,别说他们,就连不少百姓也反应过来,尤其商贾,深谙广告的意义,如今报纸早就依靠广告转亏为盈。

这也意味着众人不像一开始那样容易糊弄了,大家慢慢被培养出了辨别能力,逐渐分得出哪些是报纸夸大,哪些是真实。

当然,总有些人自觉众人皆醉我独醒,自以为看到了真谛,这种人还不少。

至少眼前的书生显然是,自认为自己看破了朝廷的意图,大烟或许确实有害,但恐怕更多是朝廷日复一日恐吓式的宣传,在他看来一朵花能有多么可怕。

他旁边的书生也附和道:“的确,我昔年也曾见过,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煞是好看,结果禁烟一起,全部拔除干净,风景不在,确实可惜了。”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大,但还是被旁边的茶客听到,那人看到他们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直接过来一巴掌拍到了桌上,怒道:“可惜个屁!”

发怒的是个青年大汉,个头高大身材魁梧,这一巴掌下去桌子震了三震,酒杯弹起来翻倒,酒全洒出来,正好滴落在了那书生的衣衫上。

两个书生显然被这突然袭击吓了一跳,整个人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一齐恼怒:“你做什么?”

大汉怒道:“当年大烟害惨了多少人,你们竟然还说可惜?!”他神色激动,仿佛下一刻就要冲上去将书生揪住打一顿,旁人连忙劝解。

店小二飞快跑过来挡在两人中间,这要在店中出了事,他们可是要担责的,再者店里面打架,影响也不好。

好在大汉不是恶徒,胸膛极速起伏几下,压抑住了自己的怒火,朝众人道:“我本云南临安人士,当年遭那王五迫害的就有我兄嫂,我兄长本是县令管家,嫂嫂也在后宅做事,县令染上大烟后不知是毒物,当做赏赐叫我兄长一起,结果令我兄长也染上了大烟,后来嫂嫂也不能幸免,可怜直到事发我兄嫂还只当是主家赏赐……”

“我兄长来不及上京,在路上便毒发撑不住自尽了,嫂嫂清醒后也追随他而去,留下一双儿女。”大汉说到这眼圈微红,“我兄嫂那般良善的人,却不得善终,都是那大烟所害,这些书生却还说看不到花可惜,你们说我该不该怒?”

他怒瞪着书生,颇有再敢说可惜就真出手的架势。

旁边人听了,也纷纷用谴责的目光看向两个书生。

“是该怒,怎能说这样的话,这要换我我也气。”

“那罂粟开花是好看,但又如何,戏文里不是说了,越是漂亮的动物植物毒性越大,总不能为了好看不要性命。”

“当年我可是亲眼见了那些在城门口戒烟的人,发病的时候别提多可怕,一个个失了神志涕泪横流,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大烟,说让卖掉儿女丁点不犹豫,让动手杀人都不拒绝,这种毒物禁掉哪里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