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时报并没有呈上应天府有什么与穿越者有关的事迹出现,要么是黄修一心埋头读书什么都没有做,要么就是他来得晚,等回过神来像王五一样知道了水泥,不敢再露头。

元清帝看完将资料重新放了回去,不管怎么说,黄修肯定是穿越者无疑,只是不知道他属于哪一类,若似王五,却规规矩矩来参加了科举,若似邵岩几人,却在听到消息后并没有立即来相认,元佩和刘愿身在它国千里迢迢都要赶来,他却直到会试才出现。

而且来京这么久的时日,并没有想着接触任何一个穿越者。

要么是他心有顾忌,要么他的任务与他无关,当然,也有可能与王五一般怀有异心。

元清帝便打起精神来辨别他的心声,本是想听听他的来意,却被他所想的内容吸引。

【……盐钞法大魏已经有了,皇帝要盐改,那就跳过盐引和纲盐制,直接运用票盐制,纲盐制的本质还是剥削,历史也证明了纲盐制的失败,嗯……不过票盐制虽然打消了盐商对盐的垄断,商贩可以自由贩卖,解决了私盐泛滥,但票法本身不好解决,多了就容易造假,还有肯定会引起盐商反弹……】

【不过正好,以我现在的年纪地位,写的完美无缺就太显眼了点,有不足才对……】

【就这么写了,嗯,解散盐禁同米麦,无需再配盐钞,自宜令买客赴运司纳课,领票赴盐场买盐……只论盐客之有无,不论商贾之南北……嗯,再把十条写上去,正好。】

【一、按旧科则酌减外费,以轻成本也,二……最后一条,册除繁文,以归简易也,搞定!】

元清帝听着,只觉豁然开朗,盐改一事便是专门学习历史的刘愿都了解不深,原打算让他攒些积分兑换资料,没想到黄修竟然懂得,而且他提出的票盐制确实提到了点子上。

不由眼前一亮,起身装作巡视考场,走到了黄修身边,他已经打好了底稿,此刻正在往卷纸上誊抄,元清帝过来,他手腕一顿,险些晕了卷纸。

元清帝却半点没有要避开的意思,就站在他桌案旁将他的底稿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再打量黄修一眼:“不错。”

黄修手腕又抖了一下。

【我去,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对我的文章惊为天人记下我的名字,然后一会儿阅卷的时候给我前排名次的吗?这面无表情的冷淡样子,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难道是皇帝真的不满意陆荣,所以想要推我出来打擂台?】

元清帝挑了下眉,陆荣是这一届会试的头名,黄修还真猜对了,他确实对陆荣存有偏见,因为陆荣是刘和的学生。

刘和一事他秉公处理,参与谋逆的诛九族,其余与刘和勾结做下违法之事的抄家流放,按律定罪,但也有如陆荣一般,只单纯是刘和的学生或门人,并未参与这些种种,并未定罪。

只是其他人都羞愧离去,或者避开这一届科举,打算等下一回,唯有陆荣选择继续参考。

其实陆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极有才华,但他曾是刘和的学生,只这一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元清帝就不能将状元给他。

原本他是打算在第二第三名之间挑选一人,如今冒出来个黄修正好,拿他这篇文章出来,也没有人会不服了。

答卷时间为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小太监们收了卷子,分序放好呈上来,元清帝挥手叫考生们去侧殿歇息,他一个个开始阅卷。

元清帝之前,殿试需得两三日后才会宣布名次,他亲政后直接改为当场批阅,待考生们用完午膳就能得到结果。

此回参与殿试的考生有二百三十六人,原本会更多,但因刘和一事牵扯到了不少人,许多举子都选择避开这一届,等下届再考。

二百三十六份试卷,元清帝不可能逐字逐句全部看完,基本看过开头几段不符合题目或者只顾堆砌辞藻便通通撂到一边。

然而这样的考卷占据了近半,不由叹气,这是他亲政后第二次科举,头一次他信心满满,却铩羽而归,入他眼值得他培养的亲信并没有几个,挑出来的几人放到翰林院磨砺,三年过去,也都泯然众人,叫他失望。

更别提有些依附了刘和,他倒是希望太傅能教导一些学生出来,然而太傅为了避嫌,早已不再收徒。

不过这一回却不能避开了,他打算开办一所学院,叫代表刘愿的季行走出面,太傅为院长,真正开展新学。

他所打算开设的新学,除了君子六艺,添加数学物理等几个容易立刻实验的科目,施行半军事化管理规则,先从慈幼局的孤儿开始,待书院名气渐起,再招揽名儒,放开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