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其实从梁平安提出妇产科的时候,就已经挑战了太医院的权威,只是妇产向来多由稳婆负责,医者只做事后或事前调理,倒也不算太过,那时太医院还对梁平安提出的相关孕期知识做了研究,十分赞赏。

这一回元佩的法医科却不同了,解剖先不说,他提出了各种急救法,并且在少包中夹杂了许多新医学。

太医院里也有看时报的,自然也看到了这些说法,有些觉得有道理并且想要深度探讨研究,有些却不以为然,甚至视为邪术。

杨仲仁属于前者,他出生医学世家,家谱摊出来上数十代都与医有关,他祖父是太医,父亲是太医,他也是太医,儿子孙子也都是,有十代积累的医术和长辈言传身教,生下来便高出其他学医之人。

杨仲仁学医并不像他父亲是为求生计无奈,他是真的喜爱,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对于梁平安和元佩提出来的一些说法,他觉得极有道理,一直很想跟他们仔细探讨,当初的牛痘就是一个实例。

这一次来跟元清帝提,并不像下面太医们提出的,想干涉元佩的法医科,而是想趁机跟他们探讨交流。

元清帝听他说完,又听了他的心声,不得不承认这一回是他疏忽了,毕竟太医院属于重要却又不是时时都用的官部,尤其他年轻身体好,一年也生不了几次病,之前吃了长乐给的丹药,别说生病,每日精神奕奕,这半年用到太医院的,多是给百姓和他人。

其实对于太医院,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想法,既然杨仲仁提起来,略一沉吟,道:“朕今日不妨先跟你透露一些,朕有意医改。”

当初听梁平安描述了现代的医学分科后,他就有了这个念头。

大魏的太医院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科,只是按照太医们所擅长的来区分,譬如有的太医精于口齿,有些太医精于针灸,有些精于眼疾等等,并不像现代医院有明确详细的分类。

所以他想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给太医院来一次医改。

其它过于先进的知识他没有办法立刻拿出来去普及,但关于医这一方面,改革起来不需要顾忌任何人。

毕竟世上少有人不惧怕病痛,也少有人不畏惧生死。

杨仲仁心头一凛,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

【莫不是陛下对我等不满?】

杨仲仁是元清帝最信任的太医,有了听心术后更信任了几分,便也不避讳他,将他的想法简略说与他听,最后隐晦道:“……你不妨与梁平安和宋行走多接触几回。”

怎么说服这帮太医的事交给梁平安和元佩就好,毕竟这是他们的专长,不是他的。

如今实验园对制造玻璃越发娴熟,想必不久就会制造出梁平安和元佩想要的玻璃器皿,还有酒精也在研究中,他丝毫不担心两人会说服不了杨仲仁。

因为时报的缘故,宋华的事只在长安城热议了三日就褪去了热度,人们转而重新讨论起报纸上的其它新鲜事来,毕竟对百姓来说,还是更喜欢看民间发生的趣闻。

而继宋华之后,引起百姓广泛热议的,是新式纺织机的问世。

自从梁才人那里拿到纺织机的图纸已经过去了五个月,营造司按照梁才人描画的图纸早就制造了出来,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问题。

梁才人的图纸是按照她还能记住的记忆所画的,这其中必然会有误差,再者她并没有亲眼见过,所谓图纸也只是她当初翻资料时浏览而过,游戏中见到的并不百分百真实还原。

所以营造司虽按着图纸制造了出来,却并不能立刻就应用,不过梁才人的图纸确实给了营造司工匠们灵感。

后来又有邵岩梁平安等帮忙,不但成功还原了梁才人描述的那种织布机,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踞织腰机”织布机,还有改良后的大花楼提花机,相比原来的小型提花机,大大提高了织花效率。

于是棉织品终于可以向百姓普及。

不过鉴于大魏本土的棉花质量,要大量发展起来,还得等耕苑将适合大魏栽种的美洲细绒棉培育出来。

其实还有一种品质更优良的美洲长绒棉,但按皇后对两个种子的对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绒棉的生长期比细绒棉要长十到十五天,而且最适合长绒棉的地方在埃及和穿越者世界的新疆,埃及太远,而新疆目前并不在大魏国土范围内,基本被黑汗和回纥瓜分。

所以综合对比,最适合大魏广泛种植的还是细绒棉。

而在织布机被时报宣扬出去的同时,元清帝终于接到了肃王传来的回报,看完回信长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