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当然不会真的放任不管,几人向元清帝提交了一套详细的方案,什么分数来刺激羞耻心,加强集体荣誉感,针对特长教学等等,一套带一套。

元清帝看过觉得有些道理,便批准让他们放手去做了。

于是第一波分数刺激很快便有了初步成效,宗亲们能送孩子进宫,自然是存了希望孩子有出息,能找到出路的心思,不像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看着上头那位的脸色,龟缩起来领着岁禄过日子。

存着希望送走,回来却交给他们这样的答卷,尤其再跟别家一对比,家长们出离愤怒了,他们昔年求都求不来的前程,如今皇帝开恩递到面前任取,却被他们这样疏忽,如何能不怒。

这几个在宫中得意洋洋偷懒的,立刻就尝到了偷懒的后果。

而那些在宿舍里被他们嘲笑的同学这会看起了热闹,大家同进同出月余,已然分出了小团体,几个以往不学无术作威作福的,自然被排斥在了圈外。

相比之下,几乎考了全满分第一名的崔昭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给庆康大长公主长了大脸,喜的她合不拢嘴,当下便抱着试卷炫耀去了。

与此同时,这些被放出来的学生在长辈的询问下,详详细细将自己月余来所见所闻,所学所识一一道来,虽然课本不被允许带出来,但平日里记下的笔记却是可以的。

从未听闻过得各类学识,古怪的课时制度,书写起来流畅不占纸张的铅笔,还有配套裁制出的巴掌大的笔记本……

震惊了一干人等,皇室中人,并不缺聪明机敏的,立刻便嗅到了风向,当即便召集家中其余子嗣,翻阅着笔记学习起来。

元清帝要的便是这个效果,单凭邵岩和夏婵,想教导更多学生也教导不了,再者,这些科目中有的思想理论太过先进,教导这些还未接触经史的孩子还好些,若真去教导国子监那些监生,只怕难以服众。

器材限制,未来的理化生知识并非所有都能演示出来,就拿元清帝来说,若非他能听得到心声,知道他们是穿越者,恐怕也一定得求个眼见为实才信。

所以暂时只能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来传播,譬如新数,譬如随着女报传播出去的、长乐公主“自创”出来的写实素描等新画法,譬如黑板粉笔铅笔,譬如简单的小理论,考试制度等等。

其实这些考卷被传播出去后,还是引起了一些小轰动的,原因自然是卷纸上所示的超前理论,尤其是地圆说和世界分布,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长叹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人则怒斥荒谬背理,愤慨非常。

不过正巧赶上七夕,大家的注意多被节日吸引,否则说不准便会为此引起一场大争论来。

元清帝没有立刻表态,尽量淡化,现在还不是激化矛盾的最好时机,不过报纸差不多得开始准备起来了。

其中还有一件事,国子监祭酒看到了那考卷,顿时拍案叫绝,顾不得是假期,便进宫找上了元清帝,表示打算想在国子监施行这种考试制度,元清帝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批准了。

于是乎,未来叫学子们哀嚎遍野的新式考试制度便这样诞生了。

七夕之前,还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远在河间府的高晏送来折子,同时送来的还有晒炼出来的白花花的精盐,叫元清帝当场大喜。

按照高晏所述,有水泥铺筑盐田,又用竹筋混凝土筑起堤坝,正值热夏,几乎没怎么失败便晒出了盐来,产量之高惊人,盐田里的盐粒收集起来按邵岩所说的办法加以精炼,便得到了白花花的精盐。

元清帝直接伸手捻起尝了一口,口中一片咸意,心中却充满欣喜,同时长松了口气,相比什么香皂厕纸,这才是他目前最看重,亲眼见了实物,他心中许多想法便能开始一一进行了。

第二件事,进行了近三个月的牛痘实验终于过了观察期,可以开始投放使用,虽然个人体质不同,但总结下来,从种下到痂盖脱落约需要十八到二十天左右。

太医院用死刑犯做了实验,得出结论:用天花接触病人后的第二日即接种牛痘苗,天花不发病,三到七日后接种也多可不发病,八到十日后接种可减轻症状,十日后接种则无效。

至于梁平安说的并发症也有,因起初不熟练,有个别感染化脓,不过都不算大碍,基本没有严重到要命的并发症出现。

太医院呈上来详细的说明,申请七夕后派遣医官轮流前往地方普及。

元清帝欣然同意。

如此接连两件喜事,叫他心情大好,到了七夕这日,等皇后一行收拾好,便带着她们出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