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玻璃不像水泥香皂和草纸,元清帝并不打算将这一项技术传出去,决定暂时垄断专营。

玻璃在现今还属于暴利产业,玻璃窗包括以后的各种玻璃制品,除了在大魏出售,还可以远销它国,为国库增添大笔收入。

元清帝心中有一个目标,他想在有生之年,取缔食盐专营。

食盐专卖固然为朝廷带来了大笔税收,从春秋齐国的“观山海”到汉时盐铁专营,因民所急而税之,国确实足用了,但却为百姓带来了苦难。

盐价高涨不下,但盐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长期淡食缺盐造成的后果一直多有记载。

北魏孝明帝时便废除了食盐官卖,开放盐池盐井,免除盐税,后隋文帝效仿,虽因当时国情所致,也只是废除盐税而未废除盐政,但确实对民生有益。

可惜后来燕建立后又重新恢复了征税,并且变本加厉,导致当时一斗食盐价格生生从11钱涨到每斗110钱,后又涨到370钱。

这也是燕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在穿越者出现之前,元清帝也不会有这个想法,但有了穿越者,有了大产量的晒盐法,有了水泥路,运输变得便捷,运输成本降低,说不定日后还会有更先进的方法出现。

更重要的,有了肥皂卫生纸玻璃以及未来还会有的、能为国库带来大笔收入的种种产业,再不用担心国库会空虚。

等那时候,盐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不再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便可以废除食盐专营。

不过此事急不得,得慢慢来,毕竟高晏的晒盐才刚刚起步。

盐的事先放到一边,平板玻璃制造出来后,元清帝便命营造司批量生产,而为了不将技术散播出去,参与制造的工匠们被挪到了集芳园东北角,元清帝先前便命人将这一片重新修缮,重新筑起围墙,和集芳园隔开,作为皇后所说的实验园,日后一些重要发明创造都在实验园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