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如意娘 茂林修竹 840 字 2022-11-26

于是萧怀猷长到七岁上,终于被送回到生母身旁。

不止他对生母感到茫然,连他的生母也感到很茫然。仿佛他只是个暂住的贵客,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一面还在寻摸能将他送回给沈家的法子。

不过他也果然没有在生母身旁留多久。

没多久,徐思生下二皇子。朝中有奏请天子立太子的声音,天子便干脆将两个儿子都封了王,以示不急。大概看他同张氏相处得实在艰难,不久便授官给他,令他出宫开王府、选幕僚。

在见到徐思和如意之前,萧怀猷对她们是心怀敌意的。

但如意同他想象中截然不同。

他想象中如意同琉璃近似,娇俏可人,有些小聪明,但大旨是被惯坏了,举止任性嚣张,犯任何错都能拉住父母的手用撒娇代替认错。而父母溺爱她们,还真就会因此原谅她们。

但事实上,如意虽然年幼,却已很是进退有度。她知礼节,从容大方,并不畏惧场面。能坦率的应答,既不会矫饰浮夸,也并不畏畏缩缩的去偷看大人的脸色。尽管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他已觉出如意的教养,在她这个年纪上,这是很难得的。

这都是家教,倒也未必同人之善恶本性相关,还触动不了他。

但刚刚她明明看到汤中飞虫,却还是立刻喝下去以帮着侍女消灭罪证免入处罚,那分明正是慈悲之心。

这样的“敌人”,不免就令人心生亲近。

他便对如意笑道,“我也吃过。”如意懵懵懂懂,他便指了指汤勺。

——他确实曾做过和如意类似的事。

见如意回味过来,他便又说,“可以吃,很好吃。”

如意果然露出了吃惊的表情,又仿佛心底大石落地,“真的?”

——她见乳母手抖,下意识就知道这东西不能吃。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怕的。

“真的。”萧怀猷便笑道,他见她反应有趣,不由就起了逗弄之心,道,“在江州之南多虫瘴,当地百姓便选肥满的虫子炸制成菜肴,听说鲜美更胜牛羊,不亲口尝一尝难以备述其味。”

如意似懂非懂,不明觉厉。萧怀猷见她喜欢听,便又说,“宁州之南也有百虫宴,其民将蚁卵、竹虫、蝎子、蜈蚣、蜻蜓炸熟,作飨客的佳肴。”

这次如意至少明白了那些虫子能吃,竟不由咂了咂嘴——她虽已过了刚学走路时,抓起什么都往嘴里填的年纪,但也正无知无畏,正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口尝其味的昂首阔步探索着世界,你跟她说什么好吃,她都会想尝一尝。

萧怀猷一时就有些停不下来,“青州、莱州之民,善于吃蝉”,“闹蝗之年,百姓也多捕蝗为食”,“沙虫是海味珍品”……

说到最后,尽是些如意不认识的虫子,萧怀猷也说上兴致来,便细细描述某地产某物,其形状色彩如何,怎么烹调之后,怎么吃,其滋味如何。而萧怀猷也不愧其聪敏善文之名,说的逸趣横生,不多时就连旁边的大公主、距离近的侍女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如意听了许多地名,又询问那些地名具体指哪里。她对距离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听他说自建邺往四面去有万里之遥,只觉得天下辽阔无边,令人壮志满怀。而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吃的哥哥,也就立刻成为如意心中有数的大英雄之一。

她不由就问道,“你都吃过吗?这么多东西,要尝几年才能尝完啊。”

萧怀猷也笑着感叹,“我也不知道,这些我几乎都没吃过。”说了这么多,他竟有些不舍得打破自己刚刚在如意心中树立起的形象了。却还是坦率的承认,“扬州刺史顾公南征北战多年,入京述职时常同我说起外间趣事。这些都是从他口中听来的。”他目光柔和的看着这个最年幼的小妹妹,道,“对了,他有个儿子和你同年。待下次他入京,我带你去找他听故事吧。”

如意眉眼弯弯,用力的点头,“好啊,我们说定了。”

他们说的兴高采烈,有两个人却倍感委屈。

一个是坐在如意对首的琉璃,她是萧怀猷的同母妹妹。虽没有同萧怀猷养在一处,但张氏时常提起她的哥哥,言谈间颇引以为傲。琉璃耳濡目染,心中对哥哥也充满憧憬。

何况萧怀猷确实值得亲妹妹为他感到自满,他是天子的长子,美姿容,善辞令,年六岁能属文,七岁开府,天下文士尽归之。年方十岁,已堪称独步天下,同龄人无人可与之媲美。

明明宫里只有她同萧怀猷是同母所出,萧怀猷也一度接回到张贵妃身边了,但他不喜欢琉璃,反而对两个异母姐姐多有推崇。

琉璃不喜欢两个异母姐姐,她们看她和她阿娘的目光,简直就像看两个小人得志的奴仆。琉璃莫名的就知道,她们瞧不起她阿娘,连带着不愿亲近她。但这些人既然瞧不起她们母女,为什么又非要抱养她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