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页

在这之前,对于要不要让晋军过聊城,为赵樽做嫁衣,兰子安其实也在犹豫。

如今赵绵泽的一道圣旨,也成了压死他理念的最后一根稻糙。

他并不知道赵樽与夏初七等人设下离间之计,只是想到赵绵泽,觉得冷汗遍身。若不是他事先找好了赵樽这条退路,赵绵泽给他背后一刀,他岂非两面不是人?

冥冥之中,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夏初七的离营自去,看上去只是她与赵樽两个人的感情风波,但对整个政局的影响,却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赵绵泽对兰子安的不信任,让兰子安再无犹豫,也同时毁掉了南军“固若金汤”的防线。

当日,兰子安一面给赵绵泽上书准备返京事宜,一面却传了密信给赵樽。

信上,他只六个字,“君之行,可为。君之诺,切记。”

收到兰子安密信的当夜,晋军数十万人马从沧州入德州境内,蓦峻跨河,经聊城以东的茬平县,急行军数十里地,夜袭东阿县,不过半个小时便大败南军,取得胜利后,晋军半步未停,一口气未歇,继续南下,从东平入汶上,在汶上痛击守城南军,次日辗转曲阜、邹城。因前方有南军主力迎敌,这些城镇只有小股南军,遇到晋军主力,基本都没有回神,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晋军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势如洪浪。

由于兰子安的故意放水和掩护,身在泉城的耿三友待反应过来时,晋军大部分已南下甚远。

耿三友大惊失色,连夜于泉城发兵,南下追击晋军。

而晋军在皱城稍事休息,主力却继续推进徐州,不理会追兵。

曙光就在前方,时间便是胜利,机会稍纵即逝。任何一个军事将领,都懂得把握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