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

所以,北平府数十万公顷的农田,自然并非夏初七的爱好所致。从京师到北平之后,经过短暂的一个多月萎靡,她缓过了气儿来,便与赵樽商议了这个法子。

兵马、粮糙、金钱,是起兵必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打仗打什么?打的就是钱,这是从古到今都不变的法则。在北平这块地盘上,他们开始了农耕,以农耕的方法积粮当然不够,白天种田,晚上练兵,农耕的幌子之下,那个先前他们在北伐时搞出来的兵工作坊,被取缔之后,也转入了地下,它就建立在这一片广茅的土地上。

北方农业在这个时代,大多灾荒。这一块土地原本都是荒地,赵樽北平做藩王之后,向朝廷请旨开荒,引入了一些流民,发展农耕。这期间,赵绵泽派了使臣前来核查,随即便核准了。

“在这块土地上,根本就开垦不出可以耕种的良田来!”这是那位使臣回京之后的汇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一年余,这个地方却变成了一块绿洲,夏初七以后世理论的“新型农村”的农业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农人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积极性。于是,这一块漕运附近的方圆之地,就变成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农业现代化村落。

在村落的中心,有一个的院落。

比起农人的村舍来,这所院落大了许多,也宽敞了许多,它便是兵工作坊的所在地。外面看只是粮仓,可里面却别有洞天。

两个人携手入内,夏初七微微一愣。

正屋的案几边上,盘腿坐着人竟然是元小公爷。他正看着一杠新研制出来的黑漆火铳发痴,夏初七咳嗽了好几声,他才回过神来儿,勾起唇,风流一笑。

“不过月余未见,小表妹又长俏了。来小爷抱抱。”

他说说便要伸手来抱夏初七,不过与往常无数次一样,他的贼手还未伸到,就被赵樽不着痕迹的拂到了一边,顺便扫了他一个冷眼,他便泄气了,皮笑ròu不笑的坐了回去,调侃地笑,“小气,我抱一下,又不掉ròu,何必看得这样紧。”

赵樽瞥他一眼,“昨日听丙一报,小公爷新收了两个姨娘,还未抱够?”

“这种事儿也有人汇报?”元祐摸了摸鼻子,无尴尬之意,却流露出一抹埋怨来,“那天禄你有没有得到消息?咱们的皇帝后宫不宁,皇贵妃两月之前小产了?”

☆、第262章思之若狂!

乌仁潇潇小产的事儿,夏初七与赵樽自是知晓。

虽然他们如今身在北平府,但京师里的大事小事儿,赵樽仍能做到耳聪目明。这一点,夏初七也实在佩服他,在一个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实在很不容易。

这一年来,赵绵泽的后宫,可谓繁花似锦。据传有孕的妃嫔除去乌仁潇潇之外,还有两位。但都无一幸免,胎儿不足三个月便滑了胎。

元祐上次从山海关过来,他们未必告之此事,并是不想徒增他的烦恼,可结果真是应了那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弯弯绕绕了两个月,他还是知晓了。

过了一刻,看赵樽未吭声儿,她轻轻理理衣裳,往他与元祐的茶盏里分别续了水,轻笑道:“这都小两月的事儿,你不提都忘了。”

她以为元祐会一直纠结在此事之中,问个不停。却不想,他压根儿就未有在意,端起茶盏,轻轻吹着水面,那唇角上扬的弯度,未减丝毫笑意。

“说来也怪!咱们这位皇帝啊,后宫三千,拥美无数,可折腾了这些年,竟是一子半女都无。属实稀罕得很啊。”

他语气轻悠,看上去像是一个旁观者在闲聊,可夏初七就是觉得,他那眉目之间的阴郁,摆明了是重伤患者的垂死挣扎。一面想要摆脱那种锥心刺骨的桎梏,却偏生像是掉入了沼泽——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静默一瞬,夏初七看着他的眼,弯唇一笑。

“不要说皇帝了,你元小公爷折腾这些年,不也没有折腾出一子半女来?依我说,五十步就别笑一百步了,你小公爷经过的女人,恐也不比他那个皇帝少吧?”

说话不揭人的短,是夏初七一惯保持的优良品质。可是看着这样的元祐,看着他每一次从山海关过来,字里行间,无一不是想转弯抹角地打探一下乌仁潇潇的消息,那一副饮鸩止渴的样子,瞧得她心焦不已。

伤口若是内里腐烂了,不把烂ròu除去,那就永远好不了。若是除去,就一定会ròu带着皮,皮连着筋的疼痛。但若是左右都是疼,何不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