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番外小团圆之八

元配 石头与水 6964 字 10小时前

第215章 番外小团圆之八

此次回乡,人口委实不少,光雇带棚子的马车就雇了十辆。

一出北京城,路便不大好走了,这些年没少打仗,打的许多路都不平稳了。

孩子们却是都乐的不行,在北京出门,多是坐黄包车,或是电车,汽车比较少。

在国外的话,多是坐汽车,这样的马车,都是头一回坐,兴奋的不行,一会儿在车上坐着,一会儿就下车戴着大大的遮阳帽走有乡间坑坑洼洼的道路上。

云姐儿已是大姑娘了,不跟这些弟妹在一起瞎热闹,就是爱丽丝·魏打头儿,她还时不时的要引吭高歌一曲,逗人的不成。

瞧着孩子们这样欢实,大人们也不禁露出笑意。

因着有老人有孩子,赶路也不能太急,故而,一路倒走了五六天。

这次回老家,因着老家的房舍只是请了相熟的远亲帮忙看着,便是提前打扫,这些人的安置也成问题。

后来商量着,还是住在了李氏的舅家,王大舅家。

这许多人,王大舅一家是住不开的,好在李氏舅舅多,足有五个舅舅。

北方人都是睡炕,如此分在四五家,总算把住宿问题解决了。

王家人早就盼着哪,听说人回来了,远远的接了出来。

尤其是王大妹的娘家王二舅家,王二舅还好,二舅妈却是拉着闺女的手,分都分不开,连忙又跟亲家打招呼说话,一路热热闹闹的就到王家村儿去了。

王大舅是做大哥的,自是先到王大舅家,王大舅也是六十几的人了,一头花白短发,肤色黝黑,说话极亮堂,依旧是极爽快的模样。

见着外甥女(李氏)一家,没有不高兴的。

还有就是大侄女(王大妹)这遭也跟着回来了。

说来,外甥女每年都能见着,就是侄女自从跟着魏家二房出了国,一晃十来年没见了。

如今王大妹却着实是出息了,虽则文化上没什么增长,但跟着魏家人在海外,也着实长了不少见识,圆圆的脸庞,双眸明亮有神,不同于村里人黑灿灿的皮肤,王大妹虽也不白,却是一种细腻的小麦色,这主要是底子的问题,陈萱也不是那种天生白的,一晒就黑。

像魏家人就是晒都晒不黑的那种,不过,魏家人这种是特殊情形,不能一概论之。

总之,王大妹这些年不见,当真是出息了。

她穿着件玫红色的碎花连衣裙配米色的皮凉鞋,脖子里挂着金项链,头发就是简单的齐耳短发,眉毛修的弯弯的,笑起来露出一口小白牙。

反正,那种神采,跟城里人也没什么差别的。

二舅妈都不必问闺女好不好,一见面儿握住闺女的手,那掌心柔软的跟小姑娘似的,一看就是没吃苦的。

一下子来这许多人,王家人早预备着哪,五个舅妈都跟着忙活,魏家女眷也不是没眼色的,除了带孩子分不开手的,都跟着把茶水分了,也不必都要人家照顾。

见面儿自是先一通寒暄,路上好不好啊,什么时候回来的,坐下来歇一歇,那叫一个热闹,一个屋都坐不开这些人。

干脆,男一屋说话,女一屋说话,至于孩子们,王家也有许多孩子,可以一起玩儿,再小些的,需要妈妈抱的,就跟妈妈在一起。

大舅妈端来好些个苹果梨的给大家吃,笑道,“前些天接了电报,我就一直盼着亲家过来,尝尝咱们家的果子,今年雨水不足,果子长的也小,却是极甜的。”

亲自递给魏老太太和陈萱吃,这是时下的礼,因李氏是王家的外甥女,不算外人,所以要先让陈萱这个做弟媳妇的。

陈萱接了苹果,问,“舅妈,那地里收成如何?”

大舅妈把魏家人都让到炕上坐,自己与几个妯娌则是坐在一条长板凳上,道,“还成,虽说雨水少,也没有说滴雨不下。

咱们这地界儿,你说风调雨顺的时候少吧,可也没有大旱大涝过,总有的饭吃。”

魏老太太点头,“就是这样,比富地方穷些,比那些真正精穷的地界儿还要好些。”

二舅妈笑,“可不就是老太太说的。”

大家吃着茶吃着水果,又大规模的认了回亲,王家兄弟五个,最小的王五舅也是做爷爷的人了,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口。

魏家也不遑多让,所以,两家人口都不少,就这样,还有没来齐的,除了王大舅,其他四个舅家还有些子女没过来,大舅妈刚打发了个小孙子过去送信儿,一会儿也就过来了。

大舅妈家的大儿媳让魏老太太脱了鞋到炕头儿上靠着被摞儿躺一躺,魏老太太还不好意思,陈萱笑,“四宝儿要上炕玩儿,妈你正好在炕上瞧着四宝儿些。”

魏老太太也就半推半就的脱了鞋到炕头儿上靠着去了,她上了年岁,这一路又不好走,虽说大车里也带了垫着的被褥,可正赶上夏天,垫着被子就热,不垫着就晃,故而,一路行来,魏老太太难免露出些疲色。

如今到炕头儿上,端着金银花水煮过的凉茶喝上几口,格外舒坦。

魏老太太还道,“这茶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