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参悟石壁

答辩需要熟读这峭壁上一切东西。

若是答辩不通过,便会试炼失败,一旦失败,便等于失去一次机会。

所以这些弟子,轻易不会去答辩,若是上前答辩,必定是有了把握。

苏洵的目光也随着那淡淡的声音而转移到面前的峭壁上。

这峭壁上的东西,倒是和当初苏洵参悟的吾生涯有点相似,都是刻着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过吾生涯前,参悟的乃是神通,而这里,却要答辩论证。

他的目光细细的打量着石壁。

石壁上,有剑痕,也有刀斧砍过的痕迹,更是一只锈迹斑斑的铁锄头挂在石壁上,也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

苏洵心神宁静,一边不断的适应着身体的沉重感,一边将目光放在石壁上。

他的眼球渐渐迷离,很快便沉浸在这种状态中。

与别人看到的刀斧痕迹不同的是,苏洵看到这些横七竖八的痕迹,却发现一直在变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的找到了一些奇特的感觉。

他的眼前,不在有北域莽牛一族那些青年,也不再感觉身体背着沉重的赤霄剑。

在他的眼里,那把锈迹斑斑插在壁上的斧头也不再是斧头,而是一把流动的剑。

剑气纵横,游荡在石壁上,每次都会在石壁上留下错综复杂的痕迹。

这剑影之中,与苏洵以往所看到的大开大合或霸之极的剑法有所不同。

那把斧头时而快慢相兼,刚柔相含,又时而停顿在虚空之中,微微一滞。

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苏洵眉头紧皱,将精神集中,继续看着石壁。

陡然间,那把斧头化为一人影,人影手中持的并非是剑,而是指法。

一指指上石壁,便见石壁中出现几不规则的剑痕。

这虚影时而以身带指,时而以剑随身走,时而手持斧头……种种异状,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剑与身合,身与气,气与神合。

也就是说,手、眼。身、法、只要做到这些,便会出现神形,神似形不似。

形意合、意气合、气神合,行剑法如流水,又有蛟龙出海,滔滔江水之势。

静,则需步神形相辅相成,身藏环宇,步踏九宫,内分阴阳,外分气合。

原来如此,苏洵好似瞬间明白点什么。

他已经大致了解这石壁上的虚影所表达的意思。

只是对于答辩,他仍需要时间去好好琢磨。

此时的他,对于剑的认知也多了几分。

原先的他,认为无形之剑,便是心剑,无形之刀,便是意刀。

心意相通,则剑可无剑,刀中有剑,剑中有刀。

可如今,他却被这石壁上所展示的纹理吓了一跳。

这就好像,三千大,取一瓢水的理,一瓢水,足以让人参悟一生,甚至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参悟。

但同时,也有说,大尽头,便是殊途同归。

理的辩论,往往是正反两面,对待事物的观点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不同。

没有正确,没有所谓的错误,只有接近或者远离答案。

就像这剑招中,有指法,也有斧功,融合了几家之长,最终衍变出一种剑。

若是从另外一种观点去看,这也是教人如同使用斧头,也可衍变成教人如何使用指法,具体则是要看观看的人,从其中看到了什么。

但终究其根本,其上所要表达的宗旨便是殊途同归。

苏洵闭上眼睛,将脑海中的种种统统整理一遍。

在去看那石壁上的一行行字,这些字也并非是字,而是写的斜斜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