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海军军备竞赛

多恩开工建造两艘此类战列舰,命名为无冬级战列舰——三个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港口城市命名了他们的新一代战列舰,而巧合的是,这三个又都是之前属于大唐集团的港口城市。

楚国也开工建造了新型的战列舰,这个造舰计划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大华帝国的影子。

一向不怎么重视海防的楚国一口气建造了三艘大型战列舰,基本上照抄了唐军东湾级的设计,保守的选择了305毫米口径的主炮。

有意思的是楚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选择了另一条浅水炮舰的道路:他们的新型战列舰吨位只有一万八千吨,比唐军的东湾级战列舰还要小上一圈。

因为缩小了吨位,楚国的战列舰重新设计了炮塔布置,同样采用了更高

效的中线布局,而且将炮塔缩减到4座。

希瑞克方面也没有闲着,他们也一口气建造了五艘战列舰,抄袭了大唐集团的铸炮技术,把自己的战列舰主炮定到了相对成熟的350毫米口径。

比起激进的采用380毫米口径主炮的多恩海军,希瑞克在主炮选择上相对保守,不过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投入绝对不少。

希瑞克的战列舰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3万3000吨,同样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数不清的钢铁堆砌起了它超高的防御,拿到了优秀动力系统的希瑞克,也没有吝啬在战列舰的侧舷安装上足够厚度的装甲。

蜃国也没闲着,他们虽然已经彻底破产了,可为了保住自己的海岸线,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还是咬着牙举全国之力,建造了属于他们的新式战列舰。

其实他们是没有建造如此巨大战舰的船坞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向希瑞克和大唐集团同时订购了船坞设备,在自己的大南湾港口,建造了两个符合条件的船坞。

建设船坞严重拖后了蜃国海军建造战列舰的时间,所以他们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然后修改了一些己方战列舰的技术参数。

在北海之战中吃尽了装备性能劣势的亏的蜃国上下,这一次下定决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他们为自己的战列舰选定了一个奇葩的410毫米口径,硬是咬着牙把自己的战列舰口径又扩大了30毫米。

为了让自己的战列舰战斗力更高,他们还见缝插针的在自己的战列舰上安装了5座主炮炮塔,搞得整个战列舰舰型长的吓人。

最后,为了安装下动力系统,堆砌上足够多的装甲,蜃国的战列舰吨位严重超标,直接达到了惊人的4万吨!

听说这型战舰的舰体部分有许多设计师参与设计,有一部分还匿名咨询了大唐集团的设计师们。当然了,咨询费并不便宜。

南拉帝国也在大唐集团的帮助下自行设计建造了他们的战列舰,全世界有海岸线的国家,几乎都加入到了战列舰的建造队伍中来。

杨木王国同样开工建造了自己的战列舰,松木王国也不甘落后建造了他们的战列舰。